书接上回,昨天咱们说了演出队在山西长治演出的时候非常火爆,一天从早演到晚,每天演出七场。杨少华也不是吃亏的人,当即回怼:“你要不是傍上苏文茂,谁认识你是谁啊?再说了,除了蒸包子你比我强点,说相声你还不如我呢!”
说实话,刘俊杰老师并不在我最早列出的采访名单之内,后来经人建议才列入其中。除了央视春晚上的《谁有毛病》,我听刘老师的相声段子并不算多,但整理采访提纲尤其是与他聊上之后,我发现幸好没有错过这位受访人。采访刘老师那天正好是植树节,春风和煦,阳光正好。
侯宝林、郭启儒或郭全宝,马三立、王凤山,郭荣启、张振圻或马志存,常宝霆、白全福或王佩元,刘宝瑞,寇庚儒,马季、赵炎,姜昆、李文华,苏文茂、马志存,李伯祥、杜国芝,魏文亮,孟祥光,杨振华、金炳昶,王志涛、陈连仲或冯景顺,刘文亨、王文玉,赵振铎、赵世忠,高英培、范振钰,李金斗、陈涌泉,马志明,谢天顺,侯长喜、王佩元或王世勇,康达夫、李如刚,刘文亮、周志光,贾冀光、魏兰柱,刘伟、冯巩,牛群、冯巩,崔金泉,马志存或范振钰,…
本人50岁,从小喜欢相声,那时候主要爱听津派相声,喜欢的演员有马三立王凤山,郭荣起朱相臣,常家相声,马志明杨少华谢天顺,于宝林冯宝华,李伯祥杜国芝,苏文茂马志存,魏文亮孟祥光,高英培范振钰,刘文亨王文玉,等等。
相声演员在台下的“砸挂”,不仅仅是找乐儿。其意义广泛,作用多样,还特别有趣儿。有一次,苏文茂拿杨少华“砸挂”,就耐人寻味。改革开放后,天津市曲艺团实行经济承包,多劳多得。苏文茂和马志存在承包队“攒底”,票房收入三七开,即演出收入的百分之三十归苏、马,百分之七十归大家。
传统相声《扒马褂》有N多版本,以前听过马三立、郭荣启、赵佩茹的天花板版本,也有刘宝瑞、郭启儒、马季三辈人的前三甲版本,还有郭荣启、常宝霆师徒与马志存、常宝霆、苏文茂与马志存,李伯祥、李立山、李金斗的“三李”版本,侯耀文、师胜杰、石富宽的借汽车钥匙的《新扒马褂》,以及众多当代演员的《扒马褂》版本,不一一列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