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一个值得注意的情况,著名的“清流”君子群体——明末最大的士大夫官员群体东林党一向在舆论上享受着高尚、清正、爱国、忠君的名声,勇敢地和大宦官魏忠贤斗争,部分人士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不可谓不壮烈。
卢克文在《魏忠贤与全球化:东林党太贪误国,美国靠铸币权保命(二)》的视频作品中,提出“东林党太贪误国”的观点,认为东林党站在江南士绅的立场上,抵制、对抗朝廷的工商税和关税,导致税收都落到农民身上,逼反了农民,以致明朝灭亡。这种说法颇有代表性,有几处硬伤。
历史上的党争与我们今日所闻所见的党并不相同,它们没有什么组织形式,没有共同的纲领和目标,缺乏完整的组织生活,然而在历史上,它的确被叫做党。今儿咱们就聊聊明朝那会儿的党争,那可是真刀真枪、斗天斗地,最后把大明朝给斗成了豆腐渣。
明代末年,西北饥荒导致饥民造反,东北满清不仅几乎逐步占领关外,还不时进入关内烧杀劫掠,抢完就跑路。这两线此起彼伏,把明朝折腾地眼冒金星:在快把农民军彻底剿灭时,恰好京师被满清围困,明军就得赶紧撤军回援京师。
上回说到辽东暂时稳固,孙承宗由于东林党倒台而去职,大明朝堂东林党目中无人狂妄自负,导致阉党崛起。扩充势力后阉党的第一次尝试——目标汪文言,失败现在说说阉党崛起东林覆败这件事,由于东林党的非我党类其心必异的做法,禁锢了自身发展还将许多人直接送到阉党门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