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兹中国”四字,出自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的铭文,是“中国”一词迄今发现的最早来源,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它是中华民族历史长河中的璀璨明珠,是全体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瑰宝,属于国史范畴,而非某一省的省志,更不是某个家族的家谱。
最早的中国是哪里?央视新闻站在国家层面,又又又一次给出了明确的说明:宅兹中国指的就是洛阳。这几天,全国中小学校开学了,全国小学和初中都启用新修订的教材,其中(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课本的封面,大有来头,这就是出土于宝鸡的青铜器何尊。那么,何尊的宝贵在哪里呢?
【“了不起的中国汉文字”系列——词语“中国”】https://culture.gmw.cn/2023-02/20/content_36379527.htm泱泱中华,万古江河。探古追昔,何以中国?“中国”一词,你知道是从何而来的吗?在几千年前的西周时期,它已然出现。
正在上海博物馆举行的“宅兹中国——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由河南省和上海市的文旅部门、博物机构联合举办,自开展以来火爆异常,市民观展的热情似乎要高过罕见的酷暑天气。“宅兹中国”是一句青铜器铭文,出现在西周青铜器何尊中,意思是在“中国”这个地方建设宫殿、安下家来。
编者按:“何以中国?”说到河南,你会想到关于它的什么?河南又该如何做好文化创新工作,向世界讲好自己的故事?在“何以中国 行走河南”主题活动即将落地之际,大河网学术中原推出理论融媒体策划《“豫”你作答》,邀请文化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结合自己的研究,对这些问题出镜解答。
来源:【人民网】近日,“写意中国——探寻汉字起源”网上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来到“文字之都”河南安阳,在甲骨文发源地探寻汉字之根。在中国文字博物馆内观展时,记者注意到展览墙上,“中国河南安阳”六字的甲骨文含义被单独阐释展示。
我们看“国”这个字,它的外围轮廓就像一个四四方方的框子,表示王者占据着一定范围的地理空间,当时周王能够管辖到的范围差不多也就洛阳周围这么一块地方,这说明当时所说的“中国”指的是洛阳周围一带,它代表着地理空间。
在宝鸡市青铜器博物院内,有一件与“后母戊大方鼎”齐名的青铜尊,铜尊的内壁底部有122个铭文,记录了周王室的一位重臣,放言要“居住在天下的中央”的故事。铭文中,“中国”二字首次现身器物之上,这是我们每个华夏子孙引以为豪的祖国名称。
中新网宝鸡1月31日电 (张斌)今年春节假期,在我的家乡陕西宝鸡,三千多年前的青铜器“何尊”成了人们争相“打卡”参观的对象——“何尊”铸有铭文122字,其中“宅兹中国”是“中国”一词迄今为止最早的文字记载。今年大年初一,各地游客在宝鸡青铜器博物院参观“何尊”。
西周青铜器何尊铭文对研究中国历史文化具有关键的史料价值,其中的“唯武王既克大邑商则廷告于天曰余其宅兹中国自之乂民”,究竟该如何断句才能反映当时的历史事件与周武王的雄才大略、深谋远虑?其具体含义究竟反映怎样的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