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李永平20號考察團到達隴西縣,首先趕赴西週西河灘遺址,遺址週邊地勢開闊,封土台地一應俱全。據説1965年修建鋁厰的時候做過搶救性發掘,考古報告至今未完成。学者们在遗址上发现的陶片學者們在遺址上搜索,西週的陶片至今還遺留在遺址方園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
作者:张天恩考察队的汽车在渭河峡谷中穿行,两岸苍翠赏心悦目,在大家的一片赞叹中,勾起了我的许多记忆。关桃园遗址那是14年前的2002年,春寒料峭的正月,我率考古队一行人乘坐汽车也行进在这座峡谷,只是草木枯黄,满目寥落。我们要去发掘陇山南端、渭河北岸的一个小遗址——关桃园。
作者 叶舒宪2016年7月20日上午自渭源抵达陇西,先考察梁家坪遗址,渭河与西河交汇处的西河滩西周文化遗址和暖泉山遗址,对这里的前仰韶文化到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的完整系列,留下深刻印象。渭河成为连接中原地区与陇右地区史前文化的纽带。
密须鼓作者:叶舒宪 文/图2016年1月31日晨,考察团自灵台县出发,沿着达溪河西行,慕名而来,瞻仰密须国旧址,寻觅密须之鼓的遗迹。密须是一个古国的名称,为商代的一个姞姓之国,后被周文王所灭,以封姬姓。后又为周共王所灭。
作者 叶舒宪为参加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活动,2016年7月17日下午我搭乘MU2354航班从上海浦东机场飞往兰州,恰好坐在第二排窗口位置,得以饱览两千公里的大地风光。特别难忘的是从空中俯瞰到渭河与黄河交汇的壮美精致。
作者:丁虎生2016猴年春节前夕,我们行进在玉帛之路(关陇道)文化考察途中,屡次踏进了齐家人的堂室,仔细观察遗址的周边环境,体会显露于山崖地埂上的白灰层,那些隐藏在黄土深处的地面、墙面和灰坑,所释放的原始先民生活状态的重要信息,许多智慧令人叹为观止。
麦积区伯阳镇柴家坪附近的渭河。作者:张振宇 文/图渭河从甘谷县流入麦积区,进入陇山与秦岭的相夹的峡谷地带,一路劈荆斩棘,然后冲向宝鸡市后,缓缓流入关中平原,最后汇入黄河。柴家坪遗址发现的陶片,专家根据时间远近进行了排序。
临行前一天晚上忙到3点才睡,只睡了两个小时,却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一个神人给我布置任务,叫我跟师兄分工合作,激发玉石的宇宙力量。我接受完任务,回头看见一个鹤发童颜的老头望着我,我心里明白这人是姜子牙,因为我妈姓姜,她常说姜太公是我们的祖先,所以看见姜太公就感觉特别亲切。
作者:李永平7月20日,玉帛之路考察团到达陇西县,第一站是赶赴西周的西河滩遗址。遗址周边封土台在河边开阔地带,周边地势平坦,自然条件良好。该遗址在1965年修建铝厂的时候进行过抢救性发掘,考古报告至今未见发表。
鸳鸯玉籽料作者:叶舒宪6月26日本是第十次玉帛之路考察团返程的日子。多数人要回兰州或从兰州乘飞机回家。但我没有预定返程票,原因是归期和返程路线都未定。之所以如此,是根据以往多次的考察经验,担心有重要的考察对象没有来得及调研,留下遗憾,需要在考察结束时选择继续追踪或深度探查的方向。
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团冒雨出发为探明渭河流域内丰富的史前历史文化遗存和民间收藏情况,以“寻访华夏文明脉络助力敦煌文博盛会”为主题的第十次玉帛之路(渭河道)文化考察活动今日将在渭源县启动。清晨考察团一行15人冒雨从兰州出发,踏上了探寻渭河之源的征程。
叶舒宪八年前我随西夏文化寻根考察团,自银川一路驱车来瓜州时,全县上下,正在为改名而纠结。自从清代康熙年以来就叫“安西县”,当时由于种种原因县政府要改回唐代的旧名瓜州县。这次来访,行囊中带着史念海先生的大作《河西与敦煌》,其开篇讲到《尚书·禹贡》留下的千古之谜:黑水的地理位置何在?
柴家坪遗址石碑本网记者 刘培文 文/图23日的行程真是马不停蹄,8点钟,天阴沉着,从麦积城区出发,约10公里的路程就到了柴家坪遗址。这里位于伯阳镇,渭河边的台地上,有17000平米,范围相对较大。专家们兵分两路,一路直奔渭河边察看,一路在遗址点找寻遗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