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是反应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每个人都会出现一些退行性的变化,包括关节会出现骨刺,脑组织会出现萎缩,我们的步态也会发生一些相应的变化,比如说步幅变得小一些,行走的速度会变慢,关节的活动范围小一些等。
每个人走路的姿势都不太一样的。有的人走起路来英姿飒爽、意气风发;有的人却走得歪歪扭扭,看上去像“企鹅”。图片来源:piqsels如果你以为这只是美观问题,那就错了。走路姿势,其实是反映我们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
小宝宝初学走步,各种各样的行走姿态都显得憨态可掬。不过,诸如“八字步”、“鸭子步”、“剪刀步”、“踮足步”、“跟行步”等等这样异常步态,通常提示小朋友可能存在某些先天或后天疾患。家长们一定要重视,不要想当然认为宝宝大点了,自然就走得利落了。
本文作者:高冰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老年康复专科护士步态异常引发的跌倒损伤和自理能力丧失,会严重威胁到日常生活质量。日常生活要多关注走路姿势,及时发现其背后的隐患。健康时报图划圈步态行走时,如果有一侧上肢屈曲,手臂摆动消失,大腿及小腿伸直,脚向外甩呈划圆弧状。
我们每天都在走路,每个人走路的速度、姿态也都各不相同,但如果我们留心观察,特别是人到老年后的一些走路变化,有时候还能够预示着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今天的这篇科普文章中,就来为大家介绍下老年人走路速度,走路步态变化,可能提示的健康问题。
研究显示,每天11分钟(每周75分钟)的中等强度锻炼,比如快走,就足以降低心血管病、脑卒中和某些癌症的发病风险。(《英国运动医学杂志》)每周75分钟中等强度运动足以:降低23%的过早死亡风险、、降低17%的心血管病风险、降低7%的患癌风险。有人说,脚步是我们跟自己的聊天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