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日报网2月27日,一名出院患者向雷神山医院医生竖起大拇指。图片来源:中国日报中国日报网12月28日电 即将过去的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骤然暴发,短短数月便成为全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几乎没有一个国家幸免。
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作为最早向国际社会通报疫情、最早迎战疫情的国家,中国全民动员、举国上阵,经过艰苦奋战,付出巨大牺牲,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之一,不仅为世界守住疫情防控的区域防线,也为全球抗疫积累了宝贵经验。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习近平总书记时刻关注疫情形势,把疫情防控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提出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党中央及时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确保疫情防控有力有序推进。《人民日报 》
与此同时,地、空大通道也高速运转,成为记录众志成城战“疫”的一个个生动画面。正月初一,浙江、江苏省首批支援湖北医疗队近300人需乘高铁驰援武汉,国铁集团迅速安排医疗队从杭州、南京分乘高铁到合肥会合,再换乘前往武汉。在合肥南站中转时,52名铁路干部职工组成接应小组,及时转运医疗队随
据央视新闻报道,6月7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中国行动》白皮书,引来了多家外国媒体的高度关注。书中分五个阶段回顾了中国艰苦卓绝的抗疫历程,第一次系统性地梳理了中国抗疫的时间线,对中国抗疫做了阶段性的官方总结,对国际上关心的问题给出了权威细致的回应。
在中国,关于大禹治水的神话传说中,也描写了中国人与大自然之间进行的力量悬殊的斗争。三年来,中国的疫情防控方针取得了毋庸置疑的成效,最大程度守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
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2020年9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伟大抗疫精神,同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一脉相承,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是中国精神的生动诠释,丰富了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内涵。
大国之大,不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拳头大,而在于胸襟大、格局大、担当大。这是2019年9月国新办发布的《新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白皮书中关于大国内涵的阐述,而半年后世界主要国家应对全球疫情的正反两面的典型实践,直观地验证了这一有关何为大国的标准和尺度的准确性。
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指出:“大国更应该有大的样子,要提供更多全球公共产品,承担大国责任,展现大国担当。”当前,人类仍在与新冠肺炎疫情进行斗争。战胜病毒、应对危机,呼唤团结协作,呼唤大国担当。
随着中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全球目光聚焦中国。中国及时向包括世卫组织、有关国家和地区性组织在内的国际社会通报疫情信息,第一时间向全球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引物和探针,与全球100多个国家、10多个国际和地区组织分享疫情防控和诊疗方案等技术文件,开展技术交流,及时分享中国疫情防控经
首先不否认医护人员以及一些大V、专家的作用,但是在拥有近14亿人口的国家,特别是还处于人员大流动时期爆发的疫情。回过头来看,我们用全世界都无法理解和赶超的时间完成了对疫情继续扩散的遏制和日常生活的恢复。我们到底靠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