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浩瀚的宇宙中,地球并非孤立存在,它时刻与周围的天体相互作用。小行星撞击地球是地球历史上的自然现象之一,虽然这种事件极为罕见,但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和可能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宇宙和地球的关系。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索小行星撞击地球的科学知识,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样的潜在威胁。
位于美国加州的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NL)制作了一个模拟模型,研究发射核弹轰炸撞向地球的小行星是否可行。美国宇航局(NASA)已经证明它可以让一颗致命的小行星偏离撞向地球的轨道,LNL现在研究的是备用的B计划。
近日,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在国际机器学习大会上推出了一款基于图形网络的模拟器,它可以真实地还原成千上万个不同材质粒子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在一个盒子中扔入一捧沙或倒入一杯水,模拟形成的动画可以持续数千帧。
2月4日有媒体报道称,一颗被命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可能在不到7年内会与地球相撞。该小行星直径约100米,面积相当于一个标准足球场。联合国就可能撞击地球的小行星首次启动“行星安全协议”。1908年,通古斯大爆炸事件示意图。受访者供图这颗小行星真的会撞地球吗?会撞到哪里?
来源:环球网图片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环球网报道 记者 乔炳新】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网站消息,一颗被命名为“2002NNA”的小行星,在6月6日飞掠地球。与地球的距离约为320万英里(510万公里),约为地月距离的13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