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我国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第一届理事会第1次会议在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召开,该实验室与上海交通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负责人集中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将共同围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利用开发海洋,集聚创新资源,发挥各自优势,针对关键技术,开展协同攻关,推动我国深海装备技术的发展。
澎湃新闻记者 陈卓我国深海科学领域研究有了重要依托。12月30日,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在江苏无锡正式揭牌成立。据无锡市科技局消息,成立当天,太湖实验室被授予“江苏省实验室”,研究方向是深海运载安全(深潜)、深海通信导航(深网)、深海探测作业(深探),目标打造国家实验室。
去年12月,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挑战者深渊”,我国的“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采集了一批珍贵的深渊水体、沉积物、岩石和生物样品。在此一年多之前,2020年11月10日,“奋斗者”号已成功下潜至10909米,坐底马里亚纳海沟。
太湖实验室执行主任何春荣、太湖实验室副主任吴文伟、太湖实验室首席科学家赵峰、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总裁周跃峰、华为数据存储与机器视觉产品线副总裁顾雪军、华为江苏政企业务副总经理饶宁等出席签约并揭牌。
6月7-10日,2022年第一期江苏省科协“十大”代表专题培训班在无锡举办。省科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孙春雷出席开班仪式并作动员讲话,无锡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柏长岭出席开班仪式并致欢迎词,省科协党组成员、秘书长周景山全程参加培训并为培训班作《全新定位 创新作为》专题报告。
3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32家市级重点实验室、48家市级创新联合体、66家市外“科创飞地”、74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不断攀升的一组数字,见证着今年无锡各类创新平台的建设力度,标注出城市愈发浓厚的创新底色。
来源:【江阴日报-江阴网】3月20日,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成功搭载,为船舶下水打下坚实基础。经下水、码头舾装、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环节后,预计于2025年初建造完工并交付使用。
昨日,记者从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获悉,全球首艘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在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合拢。未来,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还将经历下水、码头舾装、系泊试验、航行试验等过程,并将于2025年初建造完工并交付使用。
3月20日,由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和深海技术科学太湖实验室连云港中心共同投入,中国船舶集团702所、604院、704所等单位联合研发的深远海绿色智能技术试验船,在建造方中船澄西船舶修造有限公司进坞搭载,开启了86个船体分段合拢的“大工程”。“试验船总长110.8米,型宽20.
随着教育部出台有关严控高校异地办学的政策以后,像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异地办学行为基本上不会再出现,不过,像哈尔滨工业大学郑州研究院等校地共建合作科研机构并不在禁止之列,虽然这些机构并无招生职能,但是可以为缺乏优质高教资源的地方提供科技支撑,助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
日前,笔者从翰森制药集团有限公司获悉,其与Keros Therapeutics, Inc.共同宣布双方就Keros主要药物KER-050,达成在中国大陆、香港和澳门地区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许可协议。这是去年我市医药企业在科技创新上取得的又一进展。
全面融入长三角发展、做足陇海线文章,加快建设国际枢纽海港,更好发挥“两基地一班列”平台纽带功能,积极办好中欧班列合作论坛,全力推动东中西区域合作,不断深化高水平双向开放,努力在服务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展现更大担当。
据介绍,从2022年4月开始,滨湖企业无锡蠡湖增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大连海事大学等院企正式启动“蠡湖未来”号的研发。在船体设计图纸通过中国船级社的审核和批准后,2023年9月,“蠡湖未来”号由海大清能船舶有限公司提供全套氢动力总成并承建,船身为全铝合金结构,总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