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重庆日报网】4月24日下午,在西南大学举行的2023年“看中国·外国青年影像计划·重庆行”展映仪式上,来自加拿大温哥华电影学院的德万特·罗肖恩·斯普瑞尔和另外7名外国青年导演,分享了过去两周在重庆开展文化体验和影像创作的历程。
无论是在乡村还是在城市,跟摄影师出去散步聊天都不是件轻松愉快的事。他们总会让那些不是摄影师的同伴分神,走几步就要停下来看看周围,在心里勾勒出照片来。这就是一个“看见”的过程,这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了。大部分人都会看,但却没有看到什么!
编者按:在今年的平遥摄影节期间,来自北京服装学院摄影系的苏溯老师展出了一组影像装置作品《肖像》,她将传统刺绣与摄影结合,配合灯光效果,来实现自己对于女性生存处境的关注与探索。下面是艺术家本人关于这组作品的创作谈,希望可以带给大家一些启发。
我们在外出拍摄时,总觉得自己缺少拍摄灵感,按下快门拍出的片子都不尽如人意,总觉得平淡无奇。其实摄影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需要调动全身心的情绪来审视拍摄对象,对摄影人来说,文化修养,生活经历以及对现实环境的思考都是产生好作品的基本因素。
手机影像与科技艺术碰撞带来全新探索,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影像表达生活中的艺术灵感,影像已经进入了“超感知时代”。2020年7月4日,华为P40系列联合摄影艺术家孙敏,在成都华为大悦城Plus店举办了一场“超感知影像 · 影像因感性而感动——华为P40系列孙敏女性影像展”。
拍视频没创意,没灵感,不知从何入手,这不仅仅是初学者会遇到的问题,对于成熟的创作者来说,也会遇到创意的瓶颈。因为拍三五个视频比较容易,要是拍三五十个视频,就不容易了,到后期,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再是技术的挑战,而是创意,灵感的挑战。
最近我被问到自身绘画和摄影的灵感源于什么。于是我开始审视自己,思考究竟是什么造就了我的作品。回首整个创作过程,我把自己的灵感来源列了个清单,我想这对于那些在创作中缺乏灵感的人们应该会有所启发,因为我坚信每个人都有灵光一现的时刻。1.
摄影,不仅仅是用来记录秀丽河山,更是为了留住人们生活的点点滴滴。2020年2月19日至4月8日,整整50天,施佳杰拿起手中的相机,勇敢逆行,他用文字和镜头记录下发生在武汉金银潭医院的一段段历史瞬间,见证抗疫精神,传递中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