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文章: 从全世界的视角看中国的企业税负引起很多读者对国家税收差异的兴趣,这篇我们从另外一个视角继续看世界。一个国家的对内能力是指有效实施其政策和实现其目标的能力。如,保护其公民免受威,保障及鼓励经济活动等。
税收是经济的晴雨表,为何GDP增长与税收收入数据存在如此“差异”? 8月27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了解到,今年前七个月税务部门组织税收收入(不含海关征收的关税、船舶吨税以及代征进口环节税收,未扣除出口退税)11.23万亿元,同比下降4%。
大多数省份去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但重庆例外。近日,重庆市财政局公开了《关于重庆市2024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25年预算草案的报告》(下称“重庆预算报告”),其中去年重庆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595亿元,同比增长6.3%,这一增速略超当地经济增速(5.7%)。
2023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这是基于当前财政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一是财政收入“两个比重”下滑的现象已有所突出,全国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已跌破20%,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则从最高点的55.7%跌至46.6%,表明财政从经济增长中的汲取能力和中央财政整体宏观调控的能力有所降低。
美国智库印中美研究所国际贸易研究室主任丹·斯泰恩博克2月26日在《中国日报》撰文称,随着经济回暖,中国正在谋划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增长。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正当其时文章指出,2023年,中国实现了经济增长目标,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5.
罗志恒: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仔细来看,三中全会关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部分是放在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章节之下,而十八届三中全会是把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单独的一部分,这并不意味着财税体制改革不重要了,反而更体现出财税体制改革要服务于经济发展,服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