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殷,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曾经担任国际关系公共管理系教授,同时也是比利时欧洲大学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在国际关系领域是实实在在的权威。不过真正让储殷教授成名的并非学术上的成就,而是自媒体领域的巨大影响力,他凭借在《奇葩说》的表现成名,并且运营的账号也有近一百万的粉丝。
202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公布,颁给美联储前主席伯南克、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教授Douglas W. Diamond和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教授Philip H. Dybvig,3个人都是美国经济学家获,表彰他们对银行和金融危机的研究。
#精品长文创作季#大正月里,储殷的一则微头条就引人注目,怼了很多人。它引发了广泛的争议,乃至招来种种非议。这一次,储殷没有去怼张雪峰或董宇辉这样具体的某一个名人,而是泛泛地指向了“很多人”。褚教授指责他们空怀天下之志,却愧对家人;骂他们闲得蛋疼,做喷子;讽刺他们沐猴而冠。
吉林新闻综合广播特约评论员·牛角近日储殷教授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成年人有权做个废物。我们不希望孩子是废物是因为他们还有未来,过了35岁以后做废物还是挺舒服的。(同时)中年人要安于做个废物,到了老年(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废物而心怀愧疚。老了没用就没用了,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
关于储殷被禁言,有几点想说说,其实储殷在头条非常活跃,无论是不是他的粉丝,都能经常刷到他,其中不乏一些为了博眼球而出的言论,但总体而言,他能有那么多的粉丝,职称也不低,说明其人还是具有相当水准的,我没有水平评论他,只想说几点:1.社会需要正能量,负能量可以自己悟,但不能“宣扬”。
最近学界两位知名教授跳槽引起不小波澜,储殷教授正式宣布离开执教多年的国际关系学院,而也就在同月,储殷教授的好友,同样执教于国际关系学院的于强教授也离职了,且储殷和于强都跳槽到了北京工商大学,储殷教授是最近很火的知名网红教授自不必说,而于强教授也频频出现在央视的《海峡两岸》做嘉宾,二人都是学养深厚又颇具社会知名度的教授,为什么他们都选择跳槽北工商呢?
如题。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教授储殷直播表示年轻人想留在大城市体制内五六千就够,体制外起码得一万五,你怎么看?我基本赞同。我有一个大厂的朋友,每天10左右上班,下班在晚上八点多,有的时候加班得九点多,完美避开了自己生活的时间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