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淄博7月28日讯(淄博台记者 刘小洋 徐舒扬)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而在成功的背后,有一群人不能忘记,那就是三峡移民。故土难离,始终是千百年来积淀在中国百姓心中的情结。
2014年9月8日米先华抱着只有8个月大的小孙子参加外甥女的婚礼。加上出生在淄博的外孙,如今的米先华一家已经有8口人。2002年3月16日,作为移民代表来淄博考察的米先华在火车站与送别的人群挥手告别。2007年9月25日中秋之夜,看到记者进门,米先华的妻子蒲东桂赶紧递上水果。
齐鲁网淄博8月9日讯(淄博台记者 刘小洋 徐舒扬)14年前,因为三峡大坝工程,杨世明一家背土离乡移民到了淄博。在离开家乡十四年后,这次重新踏上故土,激动之情可想而知。在回家祭祖的时候,杨世明哥哥杨世兴冲着牌位告诉父母:“幺儿来看你们了。
讲述人:重庆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刘雪梅三峡移民:百万人口迁移的世界壮举2021年,是刘芳从重庆到浙江定居的第20年。20年前,带着简单的行李,刘芳一家从重庆辗转到了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定居。跨越1000多公里从袓国西南内陆到东南沿海,只为响应党的号召,支持三峡工程建设。
2019年冬天,一张一个男人背着一树桃花的照片,忽然出现在互联网上,击中了许多中国人的心。照片的主人公,是来自湖北秭归县郭家坝镇的山民,刘敏华。十年前的春天,作为三峡库区移民的刘敏华,「在与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永别时,小心翼翼地带上了家门口的一棵桃树」。
十年,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这片土地发生的变化被卫星记录。三峡大坝巍然横亘于悠悠江水之上,从太空可见沿坝顶直线向东北三四百米,就是许家冲村。许家冲村是最早一批三峡移民新村,建村之初一片荒芜。“竹喧归浣女”曾是江边的美丽风景,但同时,大量含磷洗涤剂直接入江,污染了水质和生活环境。
“背井离乡”这四个字,相信在每个人心中是如此沉甸,它包含了多少喜怒哀乐。1993年,三峡百万移民工程正式拉开帷幕,三峡移民工程,也被称为中外水利建设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那些住在水库下游的人民,在国家建设时期,能够舍小家顾大家,积极响应政府号召!
9月27日,十万山东人游重庆——“乘着高铁游三峡”全媒体采风推广团队+网络红人旅游达人团队继续探访万州。万州烤鱼,不仅是万州的特色美食之一,也是城市对外宣传的一张靓丽名片。然而,少有人知的是,销往全国各地的万州烤鱼,一部分源头却是来自于山东的微山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