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雕是中国传统民间微型雕刻工艺,以桃核、杏核、橄榄核等果核及核桃雕刻成工艺品,关于它的最早文字记载于宋代,最早见于著述的雕刻作品是明代之物,距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一步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水平,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建设,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文化和旅游部组织开展了第六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申报和评审相关工作,进入社会公示阶段。
每天晚上七点半寿阳评书艺人王青都会穿上精心准备的服装化着精致的妆容到直播间和热爱评书的粉丝观众见面“王青演戏众人听文武全靠我一人单表呼杨忠烈事希望大家点红心……”今天讲的是《小五虎演义》直播间里粉丝互动活跃不断给王青送上[心][心][心][玫瑰][玫瑰][玫瑰]以示鼓励晦涩的历史
省人大代表沈燕希(右一)、肖笑波(右二)、傅立先(左一)进行火花碰撞。红网时刻新闻记者 谭卫丰 摄影 龚子杰 长沙报道“我们演出、创作的戏曲,既要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也要有强烈的时代气息,这样的作品才会有感染力、穿透力、生命力。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是个了不起的称号。这次新公示的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扬州有5人上榜。最近,看到一篇介绍这次刚晋级的刘广荣的报道。读完才知道,邵伯锣鼓小牌子用的全是中国传统乐器,表演的曲牌也是来自民间的剪剪花、夸夸调、虞美人等,尽管是改编过的,更适应现代审美需求,但古韵犹存。
(朱明 摄)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镜头里的非遗传承人,我在记录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一把纯手工制作的东阳木梳,工序有18道,制作技艺濒临失传。经浙江东阳“95后”非遗传承人陈浩归等人的努力,这项传统非遗以更加青春的形象,走进了更多人的生活。创新的设计中融入符合现代审美和人体工学的元素,兼顾年轻人的审美与养生需求。
本版文/记者 田婉婷对于王磊、林泓魁和王新宇来说,2025年的春节有着与以往不同的意义:中国的春节被正式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将给他们为之努力的事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机会——至少,这个春节,他们会更忙碌。
给皮画上色。经过培训后,周边村民也加入了传播非遗文化的队伍。为前来参观的学生讲解皮画艺术。(受访者供图)在网络直播间展示皮画产品。(受访者供图)全神贯注制作皮画。选皮、裁剪、刀刻、着色、抛光、定形……以皮革为画纸,经过65道工序,一件精美的土默特皮画作品诞生。
深圳新闻网2024年8月31日讯(深圳特区报记者 樊怡君)8月30日晚,“2024感动深圳——第二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先进事迹分享会”举行。分享会上,第二十一届深圳关爱行动“十佳爱心人物”名单发布。十佳爱心人物获奖感言·陈继本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月10日,青岛市户外寒风瑟瑟,75岁的青岛市花灯非遗传承人孙志芳坐在自己家的客厅里,时而捻起针线、时而握起画笔,房间里安静而忙碌,慢慢地一盏为迎接农历新年而制作的美丽的花灯逐渐露出了雏形。寒冬暖屋,孙志芳安静地制作着花灯。孙志芳与花灯的缘分,要从他3岁那年说起。
光明日报讯(光明网记者靳铃涵、李佳琦)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指导,光明日报社主办、光明网承办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已产生30位提名候选人。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推选宣传活动启动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并于2023年2月21日公布了100人候选名单。
加强非遗保护传承,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永久魅力。5月10日上午,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在天津正式揭晓,10位非遗项目传承人及相关学者获评2022“中国非遗年度人物”。著名川剧表演艺术家沈铁梅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川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也名列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