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武汉2月13日电 (陈有为)胎龄仅24周,出生时体重650克,身高约24厘米、只比成人巴掌长一点。经过武汉协和医院90余天救治,这名“巴掌宝宝”顺利出院。至2月13日,孩子已满100天,体重正常、发育良好。30岁的武汉市民吴琳(化名)在2024年怀上二胎。
出生时体重仅500克。当时,她体重仅500克,身长20厘米,浑身青紫,几乎没有心跳和呼吸。令人高兴的是,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治疗与细心呵护,晴晴从“巴掌宝宝”变成粉嫩小人儿,从刚开始每次只能吃0.5毫升奶,到现在能一次吃完40—60毫升奶,体重也增加到2680克,各项生命体征稳定,达到出院标准。
可是今年2月份,在武汉儿童医院里,有一个新生儿出生时,体重仅有500克,被称为“巴掌宝宝”。武汉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 曾凌空:经过抢救,她现在的状态已经恢复得非常好,能吃能闹,声音也大,是我们整个病区最有活力的宝宝。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12月20日讯(记者杨娟娟 通讯员刘姗姗)早产儿出生体重仅710克,约成年人手掌大,呼吸微弱,生命危在旦夕。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新生儿科医护团队92天的精心治疗和日夜守护下,“巴掌宝宝”顽强闯过一个个难关,体重也增长至2350克,顺利回到了父母的怀抱中。
极目新闻记者 廖仕祺摄影记者 王永胜视频剪辑 廖仕祺通讯员 李蓓 马遥遥 刘姗姗在生命的最初,婴儿每一次微弱的呼吸都承载着家庭的希望与未来。然而,有些娇嫩的“小天使”刚出生,还未见过父母,就住进了NICU(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睡在一个模拟妈妈子宫环境的新生儿暖箱中。
“临时爸妈”90天救回“巴掌宝宝”,协和医院屡创超早产儿救治生命奇迹_大武汉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2月13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陈有为)孕24周出生、体重仅650克、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身长刚刚超过成年人的一个巴掌,经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护人员90天的全力救治,这名
武汉晚报2月13日讯(记者罗兰 通讯员陈有为)孕24周出生、体重仅650克、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身长刚刚超过成年人的一个巴掌,经过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医护人员90天的全力救治,这名“巴掌宝宝”闯过重重关卡顺利出院,创造了生命奇迹,也刷新了协和医院最小胎龄早产儿救治纪录
去年10月11日,在妈妈的子宫里仅生活了29周零3天的女婴希希(化名),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意外降生。希希出生时仅550克,不足巴掌大的身体、胳膊只有成人小拇指粗,希希还没有来得及发出第一声啼哭,医护团队立即进行气管插管新生儿复苏抢救。
极目新闻评论员 徐汉雄550克,一瓶矿泉水的重量,也是“巴掌宝宝”希希(化名)出生时的体重。去年10月11日,在妈妈的子宫里仅生活了29周零3天(正常怀孕周期40周)的女婴紧随双胞胎姐姐之后,在武汉市中心医院意外降生。历经142天的艰苦闯关后,日前已出院回家。
武汉晚报11月18日讯 23周的超早产儿双胞胎小姐妹,28周的极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早产儿,650克的试管宝宝……11月17日是第16个“世界早产儿日”,30多个早产儿家庭在湖北省妇幼保健院重聚,共同庆祝这个特别的节日。
“120多天,宝宝终于挺过来了,感谢一直陪着的‘临时爸妈’。”男宝“小强”在妈妈肚子里只待了23周,出生时体重仅550克,并在出生12天、体重不足700克时接受了手术,创下该院接受手术患儿的最低体重纪录。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龙华 通讯员 陈有为皮肤薄如蝉翼、血管细如发丝,身体只有成人的手掌大小。超早产儿被人们形象地称作巴掌宝宝,出生后常面临着呼吸、感染、喂养等重重关卡,从来都是医学的难题,也是守护生命之歌的一曲“变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