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上海2月13日电 (记者 陈静)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够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中国研究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13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主刊上发表。
2月13日,复旦大学最新研究成果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自然》主刊上发表,锂电池在充放电上万次后,接受“一针注射治疗”,就能恢复到接近出厂时的状态。团队通过人工智能和有机电化学结合,成功设计锂离子载体分子,这种载体分子就像药物一样,通过打针方式注入废旧衰减电池中,实现容量的恢复。
锂电池是手机、电脑、电动车等的主要供能方式之一。然而,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锂电池会衰老甚至变坏,给人们带来电量不足的焦虑,而且报废的电池还可能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能否像给人看病一样,给“衰老生病”的电池打一针,让电池“满血复活”?
在当今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锂电池作为能源存储的主力军,广泛应用于从手机、笔记本电脑到电动汽车、储能电站等各个领域。然而,锂电池有限的寿命一直是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不仅影响使用体验,还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今日凌晨,一项颠覆锂电池行业的研究成果引爆全球科技圈!**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彭慧胜/高悦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发表重磅论文,宣布研发出一种“打针式”锂电池修复技术,仅需注射一针“锂药物”,即可让废旧电池“满血复活”,寿命提升高达6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