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管控系统代替人工“照顾”农作物,从没种过地的新手,也能在人工智能辅助下熟练种地……“从前靠经验,现在更多依靠数字化、智能化种植,甚至借助AI与农作物‘对话’。”漫步乡间,半月谈记者听到来自田间地头的“新”声。
创业者打造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农业公司及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指导。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在乡村,刘奕辰团队找到了病虫害防治的途径。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将手机镜头对准一株疑似出现病虫害的稻穗,拍照、上传、系统识别,简单几步后,手机屏幕上“秒速”显示病虫害种类。
创业者打造的农业大数据平台,利用数字化手段,帮助农业公司及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指导。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将手机镜头对准一株疑似出现病虫害的稻穗,拍照、上传、系统识别,简单几步后,手机屏幕上“秒速”显示病虫害种类。这一幕,看起来与人们平常在路边“扫一扫”求问“度娘”没啥区别。
这群90后用AI给农作物“看病”将手机镜头对准一株疑似出现病虫害的稻穗,拍照、上传、系统识别,简单几步后,手机屏幕上“秒速”显示病虫害种类。这一幕,看起来与人们平常在路边“扫一扫”求问“度娘”没啥区别。
柯洁最终还是输了,连输三局,败给了Alphago。人工智能已成为自动化、电气化和信息化之后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基石,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亦非仅在工业领域,在教育、医疗和金融领域都是革命性的技术创新。那么在人类最古老的农业领域,人工智能有何表现呢?
来源:【天府融媒】近日,2024年诺贝尔奖科学类的3个奖项——生理学或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全部揭晓,后两项均颁发给AI(人工智能)领域科学家。有评论认为,一次革命性的科研范式转换被诺奖委员会“盖章确认了”,诺贝尔奖即将进入AI时代。事实上,只闻机器鸣,不见农人忙。
✦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又迎来新一波发展热潮,为各行各业加速赋能,而AI技术也正在渗入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如今,在上海,用手机种菜已经仅仅是智慧农业的低配版、入门款了。
文/罗文鹏拍照、上传、系统识别……刘奕辰站在322国道下一片绿油油的水稻田边,将手机镜头对准一株疑似出现病虫害的稻穗。简单几步后,手机屏幕上以“秒速”显示:颖枯病。这一幕,看起来跟大家平常在路边“扫一扫”识别植物没什么区别。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鲁佳用AI高光谱种植“智慧番茄”,利用AI技术高效选育出能在盐碱地生长的海水稻,结合AI和大数据技术研发“气候智能灌溉器”……在近日举行的“2024年全球农创客大赛”决赛现场,9支来自全球各个国家的参赛队伍、数十位国际青年农业科技创业者展示其“AI+农业”方案
“靠天吃饭”的种菜节奏,正在被AI应用、自动化智慧系统打破。在崇明岛上,经历了160多天的决赛,一批技术型“农民”在6个集装箱内用代码种出了生菜。这些集装箱容积约40立方米,里头有灯光、空调和监控器,但没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自然环境。
参考消息网6月20日报道据《日本经济新闻》6月15日报道,日本农林水产省将支持可减少肥料使用、增加产量的农作物品种开发,将利用基于人工智能(AI)的预测技术,把新品种开发时间从大约15年缩减一半到7年至8年。鉴于人口增加和乌克兰危机等因素,日本将完善食品供应链。
为解决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作物种植问题,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都市所团队研发的AI辅助决策模型第一次走出温室大棚,来到户外大田,如同“未来大脑”一样指导种田。团队成员康子秋介绍道:“该模型将逐步从温室走向大田,适用范围将从单一作物的田块逐步扩大到多种作物混合种植的田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