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朱棡(1358年—1398年),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嫡三子。洪武三年(1370年),朱棡被封为晋王;洪武十一年(1378年),21岁的朱棡就藩太原。朱棡“修目美髯,顾盼有威,多智数”,按照现在的话说,就是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国民老公。他的正妃是永平侯谢成之女,次妃是颍国公傅友德之女。
当上了皇帝的朱元璋终于不用担心自己以后会饿肚子了,自己已经站在了华夏顶峰的位置,可是他还是感觉肚子里空空的。这个空不是指饿肚子,要是作为皇帝饿肚子,那天下百姓该当何如,他觉得肚子空是自己没啥文化,胸无点墨。
623年前,南京城。此时,正值六月中旬,酷暑难耐。宫殿外,士兵浑身披甲,汗流如雨,他们手握长枪,面色沉重,不敢放松半刻。而宫殿深处,一名年轻皇帝正掩面痛哭,低声呜咽道:若三叔还活着,四叔绝不敢反!这名哭泣的皇帝是谁?他口中的三叔和四叔又是谁?
文|池鹭怀古编辑|北城南笙前言公元1398年,41岁的晋王朱棡病逝于自己府中,朱元璋听闻嚎啕大哭。而在朱棣起兵靖难的时候,看着即将失去的江山,朱允炆悲从中来,大呼:“三叔若在,我又何必削藩!”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点个关注,咱们接着往下聊。
看到一篇文章,《晋王朱棡之死:朱元璋悉心布局被打破,朱棣靖难失去最大阻碍》。文章认为,晋王朱棡是朱元璋分封的诸王中,唯一能压燕王一头的人。所以如果晋王朱棡不死,燕王朱棣绝对不敢造反。为了证明晋王朱棡比燕王朱棣强大,文章举了这么一个例子。
按照明朝的规定亲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余诸子都要降一级封为郡王。这个王子排行这么靠后自然无缘晋王,在洪武三十一年父亲朱棡死后,他理所应当被封为郡王,不过这个时候的朱元璋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没有办法在考虑这个孙子的前途了,而新上任的皇帝朱允炆忙着废藩王,再加上朱棣起兵造反,人心惶惶,自然朱济熇就没人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