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泰##此文为记者傅小平与高尔泰的对话。记者:读《寻找家园》,于我是在分享一种至为独特的生命体验。在我的感觉里,这本书是安静的、纯净的,却充满了激情和力量;它是通体敞亮的,却遍布阳光透过树林间隙在地上投下的斑斓的色彩。它的姿态是沉郁而又内敛的,却有着强大的磁场。
收到多年前的学生写来的留言,读到他们对自己影响他们、使其拥有阅读习惯的感激时,冷玉斌写道:“‘你做三四月的事,在八九月自有答案’,哪怕答案来得再晚,乃至不来。功不唐捐,我读书,学生读书,我们就永远在一起。”
放在那里,是一沓纸。仔细阅读,也许就是一个新的世界。brief introduction。在《乡关何处》里,野夫先后写了母亲、外婆、大伯、玄叔等10位人物,其中既有亲戚,也有近邻,还有一些曾在故乡偶遇的人。
“我”见状,撒腿便跑了。梦有些幽默,也很恐怖,反讽性不言自明。人没了名字,被统一成号码,也就失去了独特性;又被强制吃这么多东西,以致老人豁出去被治罪也吃不下。读这个梦让人想起很多书,奥威尔、卡夫卡是后来想到的,首先想到的是几本国内的书,其中一本是高尔泰的《寻找家园》。
读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当然是因为张艺谋电影《归来》。但更重要的原因是,我的先外祖父,是赵犯。他的命运遭际,与陆焉识庶几相似。无非一个在浙江,一个在上海,如此而已。后来我想,也许,我读严歌苓的小说,恰恰是要寻找我外祖父当年生活的踪迹。
对于敦煌,作家非我用30年的时光结下情缘,这情缘中有热爱,有初心,有雄心,更有一个文人的情怀和野心——历史散文《出敦煌》,与2017年的长篇散文《在敦煌》,2019年的长篇散文《再敦煌》构成了其“散文敦煌”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