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世纪末18世纪初,跨国西伯利亚学院访问中国的俄国官员在自己的笔记中有过一段有趣的记载,说中国人“以机敏见长”,但同时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不能忍受饥饿”,“一天中如果到中午还不吃不喝,就饿得要死”。
8月12日,娄底市委副书记、市长曾超群调研全市晚稻和旱粮生产工作。他首先来到娄星区蛇形山镇双泉村,察看因旱未插晚稻拟改旱作现场,详细了解全市发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等情况。△曾超群在双峰县印塘乡嘉园村大豆玉米复合种植基地调研。
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了解海南支持种业创新等情况。我们每个人都似“一粒种子”,要努力在筛网“选种”、固根“育苗”、压担“壮穗”上脱颖而出,发挥自身价值,真正做到“能产粮、多产粮、产好粮”。
在陈云的办公桌上,有个这样的小碟子。不多不少,刚好13粒花生米。因为陈云的身体比较虚弱,医生建议他每天要吃花生米,以作养生之用。但花生的胆固醇比较高,所以必须限量,每天只能吃13颗。这是陈云坚持了几十年的习惯,可是自从到了沈阳之后,这个小碟子就空了。原因是沈阳全城粮食奇缺。
金灿灿的稻谷与蓝天交相辉映。陈玮琪 摄稻谷喜获丰收。 陈玮琪 摄日前,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部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并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安排。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粮食安全问题是重中之重。连续两年,中央一号文件都将粮食安全问题放在首位。
俄乌两国是目前全球重要的粮食生产大国和出口大国,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相关数据,俄罗斯和乌克兰是全球最重要的小麦、大麦和葵花籽的生产国,两国产量在全球产量的占比分别为14.56%、18.2%和52.6%;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而且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新时代,加快建成农业强国,要始终深刻把握稳底线、保供给的基本原则,巩固提升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人民“手中有粮”, 始终“心中不慌”。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省三亚市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考察调研时强调,种子是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年轻干部犹如一颗颗稚嫩的种子,如果浮在面上下不去、摁到土里蹲不实,往往就会蔫苗长偏,只有把根牢牢地扎下去,才能获得丰厚的滋养。
9月2日-15日,贵阳遭遇了严重疫情,疫情之下,我们真切感受,无论什么行业 什么人,都必须手中有钱有粮才不会心慌。我们很多人没有危机意识,尤其是月光族,都有透支行为,今朝有酒今朝醉,不断挥霍过度透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