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2月的一天,湖北省荆州市江陵县川店镇望山村一岗,正在热火朝天地修建水渠。遗憾的是,1994年8月,“越王勾践剑”在新加坡展出时,由于新加坡方工作人员操作不慎,使得一块有机玻璃柄板卡在了剑刃上,产生了一道长0.7厘米、宽0.1厘米的伤痕,达到了“轻微损伤”。
由于旱灾,政府决定在荆门漳河修一条水渠灌溉干涸的田地,正是因为这一工程发现了古代墓葬,而在墓主的棺木中也就发现了越王勾践剑,但是这个墓主并不是越王勾践,为何越王勾践的配剑会落到他人手中,并成为他人墓中的陪葬品,这其中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这可能是一个炒冷饭的话题!但我相信,依旧有很多人跟我一样,对这个话题有着谜一样的兴趣——湖北省博物馆所展出的越王勾践剑是真品吗?我常与好友分享湖北省博物馆时,总能听到”越王勾践剑是复制品、不是真的”此类声音。还曾有一个喜欢拍摄文物古迹的朋友骄傲的说,他见过真的越王勾践剑。
为了呈现一个真实生动的越国,浙江省博物馆以吴越楚三国的交融发展为背景,策划了大型历史展出《越王时代——吴越楚文物精粹》展,为此还特意请来了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春秋越王勾践剑,引来众多爱好者慕名而来。
在当时的挖掘过程中在一个墓主人棺椁内,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把青铜短剑,剑身长55.7厘米,剑柄长8.4厘米,剑身宽4.6厘米,这把剑剑刃寒光凌冽在2000多年后不仅没有锈迹,反而可以说是削铁如泥,让在场的人们叹为观止,后来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通过剑身的鸟篆铭文确认这把剑是越王勾践的佩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