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近日,为HBO剧集《切尔诺贝利》打造戏服的西班牙服装公司Peris Costumes宣布将捐出面罩等防护用具的库存,其位于马德里和里斯本的工厂也将制作一批新的口罩、外套和头盔等,捐献给医院、养老院、警局、社区服务和市政地点,以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切尔诺贝利》剧照。
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打卡”照,引发关注。该博主称其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几处辐射量高达30+μSv(微希沃特)”。
历史上存在无数个“痛点”,产生原因可能是天灾,也可能是人祸,相同的是以大量无辜生命的消逝为代价。包括:中世纪天主教对异教徒的屠杀,近现代殖民地的掳掠,黑奴贸易,也包括发生在不到百年前的南京大屠杀,甚至是每一场瘟疫带来的生灵涂炭,以及HBO最新迷你剧《切尔诺贝利》讲述的这场核事故。
不得不说,《切尔诺贝利》是HBO出品过的少有以真实历史改编的优秀迷你剧。虽然本剧以写实为卖点,试图为观众营造厚重的历史感,但是实际上与现实之间有不少出入,毕竟制作方以西方的视角先入为主,在一些细节添油加醋也可以理解,今天我就来为大家盘点一下。
1938年,德国的两位科学家在柏林研究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的核裂变装置,世界也从此进入了核能时代。1952年,伦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烟雾事件,煤炭燃烧产生的烟尘和水蒸气混合后产生的浓厚烟雾,导致至少12000人因此失去了生命。
1986年4月26日凌晨1时23分,一声巨响,成为历史的悲鸣。距乌克兰首都基辅仅110公里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4号反应堆爆炸,裹挟着放射性物质的浓烟喷向天空,反应堆厂房燃起熊熊烈火,消防员和清理工人日夜奋战。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一部美国人拍的美剧,叫做《切尔诺贝利》,这部美剧在豆瓣上的评分还是非常高的,很多人看了这部剧之后,都觉得这部电影拍得很写实,但如果你要是真的这么想了,那么,恭喜你,你就上了美国人的当了,事实上,真实的切尔诺贝利并不像剧中描述的那样,反倒回来,更像是一部悲壮的史诗。
经过检测,厂房周围的辐射量已经达到15000伦琴同时,能源部副部长正式接管了切尔诺贝利由此拉开切尔诺贝利的大拯救首先,第一步是灭火起初消防员用水来灭火,可是水在遇到了燃烧的堆芯再流到地下,就会对生活水源造成严重的污染,目前只能用直升机投下硼和沙土。
极目新闻记者 刘琴近日,某博主在社交平台分享的一组切尔诺贝利旅游打卡照片,引发网友争议。该博主称,自己随乌克兰当地旅行团来到“世界上最危险的旅行地之一”,徒步三天两夜穿越普里皮亚季小镇,期间“盖格探测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照片中,她身穿便服在几处遗迹前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