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长江日报-长江网】项目名称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项目级别国家级所在地浙江杭州“张小泉”始创于1628年(明崇祯元年),是有着近400年品牌史的著名中华老字号,是最早一批被国家商务部评为中华老字号的民族品牌。
锻、磨、焊、锉、淬……40多道极其复杂的工序,30多名青州手工匠人,用汗水锻打,用专注、执着守护传承着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州剪刀锻制技艺”。在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剪刀的生产车间里,许多工人从年轻时就从师学徒,现在已是年过半百的剪刀匠人。
一是从搭配材料到制成半成品,需要经过二十三道工序,主要工序有配料、锻雏形、熟钢、锻剪头、弯葫芦、锻剪股、制作凹槽、端劲口等;二是从半成品到做成剪刀,要经过四十一道工序,主要有抢剪刀、锉剪刀、淬火、磨剪刀、压光、锉剪股、装配等;三是做一个小垫圈需要八道工序:裁条、冲眼、打毛刺、剪圆
■由施金水师徒三人共同制作的张小泉剪刀成品及半成品“张小泉”剪刀,经过300多年的岁月沉淀与数代工匠的千锤百炼,凝固成刀背上那一个挥之不去的名字。如今,这个名字又与另一个名字相互关连,并因此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这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张小泉剪刀锻制技艺的传承人——施金水。
在台江,有一项非遗技艺,与福州“剪刀之乡”横屿,有着深厚渊源。就是这把剪刀 ,有着流传已久的故事。历经百余年的传承与创新,其制作技艺于2020年被列为第六批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获评福建省老字号、中华老字号会员单位等殊荣。
世界上最贵的剪刀,这把剪刀价值一辆豪车,真是让人大开眼界!日本有一位铁匠大师叫做平川康弘,他是第五代传统剪刀匠人,也是日本仅存的几位传统工匠大师,平川康弘制作了半个世纪的剪刀,他都是用纯手工来打造剪刀,剪刀的制作工艺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每天平川康弘都要花十几个小时打造剪刀,而且需
对许多老福州人来说,“郑兴利”是可以用一辈子的剪刀,是女孩出嫁时陪送的,象征心灵手巧的嫁妆。自清光绪三十年起,“郑兴利”已经传承了110年,一代代郑家人在“利”字上下工夫,研究出独门锻造工艺,让剪刀好似宝剑般削铁如泥。
6月下旬,笔者随泾县摄友一起到了泾县丁家桥后山村张姓手工艺人的小作坊,拍传统的手工艺“打剪刀”。我们走进作坊时,屋后出来个老人,他就是后山村的张尚志老人,老人介绍说我们来迟了一步,剪刀已是半成品,接下来他要把半成品打磨成成品,于是我们边和老人聊天一边拍摄。
郑力立在打磨剪刀。“依弟,这两把刀,帮我磨一下。”1日中午时分,一位依伯头顶烈日来到位于太平二路的郑兴利剪刀店,让福州市级非遗项目“郑兴利剪刀”制作技艺第五代传人郑力立帮忙打磨一下。5年前,第四代传人隐退后,郑兴利剪刀店只剩下郑力立一人。如何让非遗技艺的传承“剪不断”?
海峡导报大财经讯 近日,福建省柘荣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举行“柘荣剪刀”集体商标注册证发放仪式,该集体商标于2019年12月通过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审批,是福建省唯一一个获批的用县域名称做标识的工业集体商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