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树人先生曾这样评价《西游记》:作者虽儒生,此书则实出于游戏,亦非语道,故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故末回至有荒唐无稽之经目,特缘混同之教,流行来久,故其著作,乃亦释迦与老君同流,真性与元神杂出,使三教之徒,皆得随宜附会而已。
《西游记》中悟空、悟能、悟净的含义。西游记作为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之一,具有极高的观赏和艺术价值,其根据大唐玄奘往印度求取真经一事,经过艺术的加工,加上中国的各种神仙体系,和奇妙想像,结合成一部奇幻类的经典小说。
【成语名字】: 心猿意马【成语拼音】: xīn yuán yì mǎ【出处】: 原出汉代魏伯阳道典《参同契》【成语意思】: 比喻人的心思流荡散乱,如猿马之难以控制。思维好像猴子在跳、意识像马在奔跑一样的控制不住。形容心里东想西想,安静不下来。一颗浮躁不定、不平静的心。
西游记不陌生,几乎人人听过或读过它的故事传说,但有几个人真正其明白三昧真火,估计屈指可数。孙悟空出世,最先了却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表现其志向与决心。但没有摆脱眼耳鼻舌身意。进入五毒心贪嗔痴慢疑。这一点,其他人随行皆然。
整个西游是在表格我们的心性,是一个人的整体念头,悟空代表唐僧的心,像一个意念可以跑到九霄云外,若我们不能安住我们的心就会上蹿下跳,悟空就是不必着像,去调心性,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颗心的力量巨大,可以正念可以负面,可以创造也可以破坏,心猿意马的心猿指孙悟空,意马讲的就是白龙马,指唐生用无坚不摧的使命来达到目标,猪八戒代表每一个人的本能欲望,沙僧代表人内在的理性的头脑心智,忠厚老实,如果我们按照沙僧的理性去活就会很无趣,没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生发心的智慧,唐僧代表我们心的信念和怀疑,有取经的信念坚定又有对悟空的怀疑不坚定,我们每个人内心对很多事情总会有信和疑不坚定,只相信自己肉眼看到的,白骨精代表人的形象,皮囊在无常中最后都是一堆白骨最后化作春泥更护花回归尘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