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古代历史,除开朝代更迭,人事变迁,以及一些思想爆发。在古代的巴比伦宗教的文献里,有这样一个故事:生育女神的爱人死了,她便去了阴间去寻找她的爱人,在历经了七道大门之后,她来到了阴间,但到了阴间以后,生育女神回不去了。
这个话一出口,就感觉他脸色有些僵硬,语气也不是那么柔和了,就说,宗教信仰不过是中国五千年文化之中的糟粕,古时候历代君王推崇至极,是因为宗教能够帮助皇家给老百姓洗脑,以便奴隶来实现江山稳固,说到这我也是没忍住的笑了,我心里也是实实在在的夸奖了她一句书呆子,但我和她的聊天也就到此为止了,我也没有过多反驳,因为没必要。
自序 1984年秋,中国文化书院成立,起初我们主要希望能把中国传统文化向社会传播,因此,办了各种各样的讲授“中国传统文化”的讲习班,并编写了相关的教材。其后,我们感到,既然中国文化书院集中了那么多的大学者,我们能不能对“中国文化”作些有意义的研究。
宗教最开始的形态,是人类对未知自然事物的崇拜,应该诞生诸候时代,之所以这么推测,因为部落时代,没有阶级,也就没有歧视和争端,大家都是抱团生存,各司其职,人人平等,都要劳动,没有贵族,更没高低贵贱之分,首领是要带着部落众人,一起外出狩猎的。
但实际上,宗教在生活中的影响无处不在,就拿中国人最大的节日--春节来说,便是起源于华夏族的原始信仰与自然崇拜,由上古时期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属于一种原始的宗教仪式:即人们通过在年初举行祭祀,祈求来年五谷丰登、人畜兴旺,之后才逐渐演变成各种庆祝活动。
在面对生活中的苦难、不确定性、生老病死等难以掌控的情况时,宗教所构建出的神圣世界、超自然力量以及其蕴含的教义,能给人带来内心的安慰,让人们相信有更高的存在在关照着世间万物,自己所经历的困苦或许有着某种超越当下理解的意义,从而缓解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
宗教本质上是具有完整的理论体系、鲜明的言行特色、约束力的思想意识、严肃管理的程式仪轨的大众团体,是为政治服务的控制、约束人们思想、行为的工具。发展至今,很多统治者已经抛弃了宗教治国。宗教的变迁,是源于政治变迁的需要。宗教纠纷,归根结底是政治斗争。中国的统治阶级利用的是儒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