缬沙坦氨氯地平属于单片复方制剂类降压药,由缬沙坦和氨氯地平两种降压药物组成,缬沙坦属于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具有收缩作用的血管紧张素2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发挥舒张血管的降压作用,氨氯地平属于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物,这类药物作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的钙离子通道,组织钙离子内流进入细胞内所触发的兴奋收缩偶联,直接舒张血管而降压,两种药物的降压作用靶点不同,机制各异,联合使用能发挥协同降压作用,此外,氨氯地平这类钙通道阻滞剂扩张动脉的能力强于扩张静脉,会导致血液在动静脉交界处的毛细血管内滞留,静水压升高,水分渗出至周围组织间隙内,引起局部组织尤其是下肢水肿,而缬沙坦等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可均匀扩张动脉和静脉,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水肿的不良反应,氨氯地平等钙通道阻滞剂扩血管作用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心率加快,而缬沙坦类药物可抑制RAAS系统和交感神经系统的过度兴奋,减慢心率,可缓解氨氯地平升高心率的副作用,因此,缬沙坦氨氯地平这种降压药物组合,不仅在降压效果上可发挥优势互补的作用,还能抵消一部分药物的不良反应,可谓降压药物联合治疗的黄金搭档,也是各国高血压指南推荐的一线联合降压方案。
缬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拮抗血管紧张素II的AT1受体,舒张血管平滑肌,抑制醛固酮释放,减少水钠潴留,发挥降压作用,口服后2小时产生降压作用,降压作用可维持至少24小时,需要2-4周才能达到最大降压疗效。
缬沙坦氨氯地平的组合是一对比较经典的降压药物联合方案,两种药物降压机制互补,能发挥协同降压作用,还能部分抵消各自的不良反应,如氨氯地平对动脉和静脉血管扩张不均匀会导致下肢水肿,而缬沙坦既扩张小动脉又扩张小静脉,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氨氯地平引起的下肢水肿,氨氯地平扩血管会引起反射性心率增快,而缬沙坦抑制RAAS系统,还能抑制交感神经系统的活性,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氨氯地平所致心率快的副作用。
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厄贝沙坦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线降压药,属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主要通过选择性阻滞血管紧张素II与其AT1型受体结合,更充分有效地阻断血管紧张素II的血管收缩、水钠潴留与重构作用而降低血压,其降压作用随剂量增大而增强,治疗剂量窗较宽。
单位体检,马大姐被确诊患上了高血压,医生根据她的情况,为她开了氨氯地平,并告诉她每天早晨吃一片,有条件的话,每天在家测一下血压,观察药物降压效果。马大姐认真记下,每天按时吃药,并记录血压,可两周过去了,马大姐觉得药物治疗效果并不太理想,白天还好,可一到晚上,马大姐就总觉得头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