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环球网据《太阳报》7月17日报道,俄罗斯的一对夫妻安东和尼娜在户外被熊跟踪,他们爬到树上躲避袭击,10天后才获救。当时他们在堪察加半岛的森林里兜风,汽车陷入水坑抛锚,于是他们决定去附近的旅游基地寻求帮助。
2016年11月16日,俄罗斯《西伯利亚时报》登载了一则令人感兴趣的新闻:南西伯利亚的伊尔库茨克市警方,正在紧锣密鼓地侦破一桩离奇的枪支盗窃案——57岁的老猎人在猎人木屋中休整期间,两支枪和子弹被一只棕熊偷走。此案犯正在追缉之中……这案子够稀奇了吧?
第二讲 清末民初的中俄文学关系 如果说19世纪以前的中俄文学关系主要表现为俄国对中国文化和文学的接受的话,那么20世纪则是俄国文学日益深刻地影响中国和中国文学的时期,其发端于19世纪后期。清末民初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文化转型期,中国对俄国文学的接纳也始于此时。
作者:王立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文字由简到繁,表达从叙事到抒情,是作者与现实共鸣的产物,是经验、理性与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发端于古希腊,对欧洲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相同的题材被演绎成许多不同的作品。
《伊索寓言》,作为世界上传播最多的经典作品之一,几乎伴随了每个孩子的童年。直到现在,你可能还能随口说出其中的经典故事。“乌龟和兔子赛跑,兔子一个箭步冲出去,就将乌龟远远甩在了身后,但是兔子没有一鼓作气跑到终点,却决定先睡一觉再继续比赛。
如果人们路上到兔子,就走回头路开这已成为德国人的传统习惯。源出俄国寓言故事《松鼠》,笼子里有一只松鼠,使劲在一个小轮子上跑,忙得不亦乐乎,自以为整天都在不停地奔跑,并未偷懒,其实松鼠还在笼里,笼子还在窗子下,什么也没变,一切照旧。
参考文献:1. Howard A. Merrill, “Control of Opossums, Bats, Raccoons, and Skunks” Proceedings of the 1st Vertebrate Pest Conference, Vol.8, 1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