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财政高质量发展成效。两个月之前,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了6万亿元的化债方案。按照分批推进的安排,目前进展如何?对于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下一步有何考虑?
中国网财经11月13日讯(记者李春晖)作为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一揽子方案于8日获通过,政策力度之大为近年来罕见。分析人士认为,这套化债“组合拳”既能降低当期地方政府化债和利息支出的财政压力,又能增强其发展经济的能力和积极性,兼顾防风险与促发展。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12月23至24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指出,2024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财政工作取得新进展新成效,有力促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一是加力落实存量和增量财政政策,供需两侧发力,加快实施进度。
中新网11月8日电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会上介绍,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12月24日电 (记者 赵建华)中国多渠道统筹资金资产资源,正在推进落实一揽子化债方案。中国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强调,要标本兼治,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各地要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对隐性债务精准置换,区分轻重缓急,落实落细置换政策。
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会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表示,当前一些地方隐性债务规模大、利息负担重,不仅存在“爆雷”风险,也消耗了地方可用财力。在这种情况下,实施这样一次大规模置换措施,意味着我们化债工作思路作了根本转变。
据新华社消息,记者从8日举行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新闻发布会获悉,这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的决议》。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
自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新增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后,近期多个省份密集调整预算,透露了当地获得置换隐性债务的发债额度,6万亿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化债)的“蛋糕”如何在省份中划分日渐清晰。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11月8日在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安排6万亿元债务限额置换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是党中央统筹考虑国际国内发展环境、确保经济财政平稳运行,以及地方政府化债实际等多种因素,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今年一系列增量政策的“重头戏”。
要点梳理●议案提出,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的基础上,建议增加6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