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生”主要充当状语,也可以出现在定语谓词前,有时可以有标使用;主要用在动结式、动趋式前以及把字句与被字句中,经常与表意外情态的副词配合共现。既可以生动化地描摹各种“活着状态”的方式,形象化地刻画相关的情状,也可以用以体现情绪化的主观意外态表露。从副词的构形重叠经过不断地泛
身患结肠癌晚期的老罗最大的盼头是见到儿子结婚。24岁的罗硕在北京海淀医院的病房里举行了特殊的婚礼,完成父亲的心愿。 (优酷供图/图)2008年,何苗的父亲查出癌症,十年后离世。这期间,父亲不愿意参加任何人的婚礼,认为自己身患绝症,会破坏别人喜庆的氛围。
作者:赵金刚(清华大学哲学系副教授)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文化中,“君子”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极高的道德与人格价值,它不仅仅是对个体品行的赞美,更是理想人格的典范和社会行为准则的高度体现。孔子在《论语》中通过对君子形象的阐述,确立了“君子”的道德楷模地位。
中华文明历经数千载而绵延不绝,体现出生生不息的特质。“生生”是理解悠久中华文明的重要切入点,也是反映独特时代风貌的哲学概念。2024年5月15日下午,在华东师范大学冯契学术成就陈列室开展了围绕“生生”的主题学术沙龙。该沙龙也是第23届上海市社会科学普及活动周系列活动之一。
作者:冯游游(贵州大学中国共产党人“心学”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高端智库研究员、贵州医科大学医学人文学院副教授)文明观是对文明本质、发展规律和价值取向的系统性反思和阐述。文明观的发展演进既是人类文明自我确证不断深化历史进程的写照,也是不同类型文明之间沟通互鉴、彼此交流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