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的法定程序是什么?防控措施带来哪些改变?如何有效防范调整后可能出现的风险?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邀请权威专家——国家疾控局传防司司长雷正龙、中国疾控中心病毒病所所长许文波、中国疾控中心应急中心主任李群进行了解读。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12月26日,《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发布,引发网友广泛关注。从“乙类甲管”到“乙类乙管”,老百姓在个人防护上应该注意什么?哪些人还需要做核酸检测和抗原?老年人感染后需要关注什么?
要说近两年全世界都在关注的传染病焦点,那无疑就是2020年年初爆发的新型冠状肺炎了,然而这类似的不幸并不是第一次突发了,在我们人类史上之前也曾多次爆发过大规模传染病,比如:天花、鼠疫、甲型H1N1流感、SARS等。
(通讯员:曹仲辉)传染病是由各种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具有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和感染后免疫性四大特征。一、法定传染病分为三类,分别是甲类、乙类、丙类,共40种。
疫情当前传染病防治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里的这些法律知识你应该知道快一起来看看吧1 关于传染病的类别,我国法律是如何规定的?《传染病防治法》第三条规定:“本法规定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甲类传染病是指:鼠疫、霍乱。
新学期开始,也正好是夏末初秋的换季时节,如果不注意防护,孩子就特别容易生病。校园秋冬季节有哪些易高发的传染病?应该如何预防?今天(9月8日),西部网·陕西头条记者采访了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陈飒。为什么开学季要重视校园传染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