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春天已经有一段时间,却没有想象中的微风拂面,凉飕飕的春风吹在脸上反而有些许“冷酷”。俗话说“二月休把棉衣撤,三月还有梨花雪”。初春的天气乍暖还寒,稍不留神就容易被寒气侵扰。此时也是受凉的高发期,所以民间流传着“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俗语。
今天(3月20日)是春分节气,但还不是气象意义上春天的到来。一般来说,气象学上将连续5天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0℃以上,作为春季开始的标准。根据这一标准,上海目前还没有入春,也意味着早晚气温变化大,对于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疾病患者、免疫功能较低人群来说,还是要牢记“春捂秋冻”。
美好生活万物复苏,又到了天气由冷转暖的季节。你的秋裤已经脱了吗?别着急,俗话说“春捂秋冻”,那么春捂到底应该怎么“捂”?春捂要护好哪里?春捂要“捂”到什么时候?全国妇联女性之声小编为您梳理了相关问题,教您正确做好春捂。问为什么要春捂?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9月6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刘昶荣)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广东省中医院主任医师杨京华在国家卫生健康委今天下午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秋冻’是指在秋天气候变凉后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服,是有一定科学道理的。
俗话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是指秋季气温稍凉,不要过早、过多地增添衣物,适宜的凉爽刺激有助于提高身体抗寒抗病的能力。进入秋季,应该如何科学添衣?山东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济南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所副主任、副主任医师李宁表示,要正确秋冻,才能不生杂病。
春季气温回升,人体阳气开始上升,但常有倒春寒“作祟”,如不注意保暖防寒,就会损耗阳气。《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中医科主任 马丽红在秋季气温下降时,不要过快地增加厚衣服。处暑时节,早晚天气有些凉,老人、小孩可以适当地增加衣服,但是年轻人还是以夏季的衣服为主。到了九月中旬后,大家可以增加一点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