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公司现场负责人郑志华介绍,从3月底本轮疫情浦东封控开始,公司共有30余名员工驻守岗位,提前进行了育苗和地块耕翻施肥工作,6月初正式开始播种,虽然今年的插秧工作比往年晚了半个月左右,但整体影响并不大,目前东滩大部分地块都完成了播种或插秧,再有一周就可全部完工。
稻谷飘香丰收季,上海的田间地头,稻浪滚滚。饱满金黄的稻穗随风摇曳,与蔚蓝的天空遥相呼应,呈现出一幅“丰”景绚丽的田园画卷。这里的水稻可不一般,倒不仅是因为它的外形“秀”,更在于它的杂交“心”。水稻分为籼稻和粳稻,粳稻以粘糯细腻的口感深受上海市民的青睐。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近日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所获悉,上海利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育成优质强优势杂交粳稻新品种“申优26”。该品种于2017年通过上海市审定,今年通过国家审定,可大范围种植推广。比日本越光米更晶莹剔透。漂亮、口感好是“申优26”给消费者的直观印象,背后则有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其制品检测中心检测报告支撑:“申优26”的糙米率、整精米率、垩白度、透明度、胶稠度、直链淀粉含量等各项指标均符合国标一级优质米标准。
榜单解读:2022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653万吨,比2021年增加368万吨,增长0.5%;对比近10年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变化趋势,均有波动,14个地区呈现出下降趋势,上海上年单位面积产量达到8004.7公斤/公顷,2022年只有7782.1公斤/公顷,其他出现增长趋势的17个地区中,天津、山东、河北、内蒙古、甘肃、云南、山西、陕西这8个地区,2022年的单位面积产量达到了近十年最高值。
中新网上海2月12日电 题:上海乡村“留量”密码:全域乡村振兴如何做好“农业+”文章?作者 李佳佳 谢梦圆“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五谷丰登的田园盛景,在上海浦东新区泥城镇海关村的千亩扁豆田中有了新的注解。
9月22日13:30,上海市政府举行“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党委专题系列第三场新闻发布会——教卫工作党委专场,邀请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书记沈炜,市教卫工作党委副书记、市教委主任王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主任邬惊雷出席,围绕“推动教卫事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创造高品质生活”主题,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上海教卫事业改革发展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9月20日晚7点30分,夜幕降临,在绚丽的灯光效果之下,“学用千万工程 礼赞丰收中国”“城乡融合 共享丰收”在震旦大楼外立面上交替出现。黄浦江边,30位驻村指导员、村书记、农民代表、人大代表,还有众多市民在现场共同见证2024中国农民丰收节上海主会场活动的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