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已成为中国仅次于大米、小麦和玉米的第四大主食。这一重大变化被食品专家称为“粮食危机”的萌芽。事实上,唐宋以后,由于人口的增加,“粮食危机”在中国日益突出。为了让人们至少在过年的时候能吃上一顿饭,早在北宋,中国就开始从泰国和越南进口大米。
现在大米占据家庭主食的妥妥c位,但其实中国人最早的主食并不是米饭,而是黍和稷,黍稷是一对北方粮食兄弟,黍脱壳后叫黄米,个头较大,粘性高,适合用来酿酒做糕点,稷脱壳后叫小米,个头较小,颗粒感强,主要用来煮饭煮粥,由于他俩根系发达,皮脂耐旱,就成了北方地区主食,统一北方好多年。
一起科普稻作文化10月29日,“生生不息——全球农遗·中国稻作文化遗产影像展”展厅中举办了一场科普公益活动。本次活动邀请了北京市海淀区京西稻文化研究会会长杜振东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少年报社少年新闻学院小记者团讲解京西稻的由来以及米饭是怎么变出来的。
□ 追“枫”快评当你漫步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若有人热情地以“吃了吗?”作为问候,大概率是问你是否吃过当地名优特产佳木斯大米做出的白米饭。这大米粒粒莹白如玉,成饭后醇香馥郁,素有“风吹米香人欲醉,食罢人去路还香”的美誉。
潮新闻客户端 孟祖平稻花千顷浪,枫叶一帘秋。秋季,晚稻飘香,稻穗累累。此时,远看稻田,金黄色稻浪,随风涌动,阵阵稻香,沁人心脾。说起稻香,人们就会想起“稻花香里说丰年”诗句,许多年前,我在《财富风尚》杂志担任主编之时,曾与浙江省工商银行合作,组织白金卡客户去台州国清寺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