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建设是国家事权,必须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当前,绝大部分高校体育教材采取的课程思政融入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在教材中增设专门章节,讲述与体育课程相关的思政理论知识,这样的形式说教味较浓。
高校作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阵地,在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思政高质量建设的过程中,应以“五个认同”教育为目标取向,聚焦主渠道建设、协同育人、智慧思政、队伍建设四个维度,实现课程思政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协同推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原标题:“问题链”式教学视角下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的有效策略“问题链”式教学是指教师基于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统一、层次分明的系列问题,并引导学生认识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在创新教学方式的同时完成教育目标。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的使命。人无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大学英语课程面向所有非外语专业的广大学生群体,应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非英语专业研究生“学术英语”课程思政探索——以北京工业大学为例 北京工业大学文法学部 杨 明 刘宏涛 摘 要: 课程思政要求将课程教学与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为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素材,在高校课程思政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坚定高校学生的文化自信、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发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更好的保护与传承,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高尚品格。
当今社会不同文化的交流交融愈加频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重要议题。中华体育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在新时代迸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影响力,逐渐成为新时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精神指引。
来源:【三秦都市报】学科思政在本质上应是“育人”先“育德”,实现知识传授、价值塑造和能力培养的多元统一。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融入思政教育?怎样才能实现语文学科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怎样才能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而形成一种综合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