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话里有许多和普通话不一样的称谓词,比如称呼奶奶为“婆婆”,称呼父亲为“老汉儿”(“汉”读二声),称呼老婆为“堂客”或者“老嬢儿”等等,称呼曾祖父、曾祖母为“祖祖”,称呼父亲的兄弟为“X爸”而不是叔伯等等。
成都春节习俗之称呼亲戚称谓参考祖父——爷爷,祖母——奶奶;爷爷的二哥——二爷爷,爷爷的二嫂——二奶奶,外祖父——外公、公公、家公、外爷,外祖母——外婆、婆婆、家家、家婆,二姑妈——姑妈、二姑、二孃,二姑父——二姑爹、二姑爷、姓+叔叔;二伯伯——二爸、二伯、二爹,二伯母——二妈、二
作者/吴若愚在云贵川三省交界的云南镇雄、威信和贵州毕节的一些地方,一些称呼令人大跌眼镜,难以理解,所谓大跌眼镜,难以理解,是因为那里的人们在称呼长辈时,往往会把用于男性的称呼安到女性身上,而把用于女性的称呼安到男性的身上,整个男女称谓颠倒,甚至混淆不清。
春今天都腊月27了!说到过年,我们总是百感交集,尤其是走亲戚面对七大姑八大姨,看着各种“纷繁复杂”的脸孔,却叫不出名字,让人内心几乎是崩溃的!那么,问题来了!你还晓得你家亲戚些用原汁原味的四川话咋个喊吗?
哈哈哈,作者真的是四川人吗?首先申明,我们祖上是清朝康熙-乾隆年间时湖广填四川时移民过来的,据族谱记录,我们祖上两兄弟来自湖北省麻城县孝感乡,也许带来了那边的一些风俗习惯,我们现在也教孩子们叫岳父“本地也称老丈人”家公,叫岳母“也背后称老丈母”家家,孩子叫家家“外婆”的姐妹姨婆,叫家家的兄弟为舅公。
在四川重庆一带,称呼阿姨做为嬢嬢,在贵州一带,则是比较熟悉的长辈,比如说妈妈的妹妹叫做姨嬢,在贵州贵阳就有一位亲切的姨嬢,她炒的菜深受大家喜爱,可以说很多人都是从小吃到大,这家三姨嬢爆炒三肠有不少分店,生意都很火爆,在文昌阁附近也有一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