喉癌的治疗通常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或这些方法的组合。手术切除的程度取决于肿瘤的位置、大小和分期。根据手术切除的不同范围,患者术后能否说话会有所不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手术方式及其对语言能力的影响:1.
梁叔今年65岁,在4年前确诊了喉癌,不得不接受全喉切除手术,术后虽然恢复良好,但因此不能正常说话。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主任雷文斌教授指出,全喉切除的患者没有了正常人的发音器官,气体会直接从手术后留下的气管造瘘口里出来,从而失去了发声的能力。
“啊、啊、啊”“你好”,今年65岁的梁伯在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病房内做着发声训练。他是一名因罹患喉癌而全喉切除的失语者,两天前接受的发音钮植入手术正在让他慢慢地进入有声世界。梁伯坚信,通过一个星期的训练,他就能够说一些简单的句子,能够更为顺畅地沟通。
红网时刻新闻1月28日讯(通讯员 蒋凯 张璟茗 杨龙)1月23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耳鼻喉科主任谭国林、副主任李和清及主治医师艾金刚为一名全喉切除患者进行了一台植入辅助发音管手术,使患者“重获新声”。这也是湖南省医师自主独立完成的首例该项手术。全喉切除术后发声重建有哪些方法?
2025年1月3日,新疆首例无喉患者辅助发音管植入手术在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喀什二院”)成功实施。术后3小时,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帮助下,患者李先生在病房成功地发出了清晰的第一声“哇”,他紧紧握住医护人员的手,显得非常激动。
有这样一群患者,术后失去了喉部的正常结构,面临发声功能的丧失、肺功能的改变、嗅觉及味觉的损失等,这些问题将给他们带来极大的生理和心理负担及生存质量的改变,尤其是失声。因此,患者需要依靠助讲器或重新学习新的特殊发声方法恢复发声功能以解决言语沟通问题,他们被称为“无喉”患者。
中新网南宁4月26日电(蔡华海 李春杏)“喉癌是一种治疗效果较佳的癌症类型,手术和其他综合治疗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得到治愈。但其中一部分患者因为接受全喉(包括声带)手术,会失去原有的发声方式。如何找到自己的‘新声’是很多患者需要解决的问题。
今年65岁,曾患喉癌的梁伯(化名),在切除全部喉咙的第三年,终于又可以说话了。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下称“中山一院”)耳鼻咽喉科成功完成发音钮植入手术,为全喉切除患者梁伯恢复了发音功能,这是自发音钮上市后完成的国内首例发音钮植入手术。
“谢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6月5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亚洲首例喉移植新闻发布会”上,65岁的周先生一字一句地表示感谢。40天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为罹患喉癌需要全喉切除的他,移植了全新的喉、气管和甲状腺,他因此重新获得如普通人的发声、吞咽、呼吸等功能。
秋末冬初,正是咽喉疾病的高发季,而早期喉癌发病隐匿,症状多与咽喉疾病相似,容易被患者忽视。根据《2023浙江省肿瘤登记年报》显示,浙江省喉癌发病率为2.4/10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近,但随着工业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空气污染和高吸烟率的影响,目前喉癌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
医生为患者开展手术。患者及家属为医院送来锦旗。红网时刻 通讯员 殷君发 衡阳报道近日,衡阳市中心医院派驻耳鼻喉头颈外科专家茹江云在衡山县人民医院五官科成功开展了一例高难度喉癌手术,及时为患者解除了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