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主与法制时报》孔令泉 报道 2月29日,浙江省隆重召开表彰大会,给4个地级市、25个县(市)区颁发“大禹鼎”,以奖励其在“五水共治”中的卓越成效。这场始于2014年的治水,称之为“五水共治”——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
水是生命的源泉,水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和身体健康。为提高居民的节水护水意识,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对“五水共治”工作的认知度、参与度、支持度、满意度和信心度,浙江杭州上城区湖滨街道涌金门社区12月14日在染坊弄小区开展了“五水共治”宣传活动。
浙江新闻客户端主编 陆文琳 编辑 黄慧仙 记者 郑亚丽 设计统筹 黄昕 设计 王汝吉“五水共治” 它们这样做浙江新闻梳理了部分入选单位治水情况,一起来看看它们有何亮点。姚江上游西排工程这是姚江流域防洪排涝综合治理骨干工程和浙东引水工程重要组成部分。
浙江新闻客户端编辑 全琳珉浙江的五水共治上新闻联播了!来看看昨天新闻联播里这篇题为《浙江:水岸齐抓 促协调发展》的报道都说了什么:浙江省把治水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突破口,水岸齐抓、标本共治,促进发展与保护的协调统一。
1月19日,记者从省治水办了解到,浙江已列出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下阶段“计划表”,到2027年,将实现省控以上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力争达到96%,近岸海域海水水质优良比例稳中有升。防治水污染,需完善一张“网”。
中新网杭州1月15日电(记者 陈丽莎)浙江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将于2017年1月16日至20日在杭州召开。大会前夕,15日,浙江省人大代表走进浙江展览馆参观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 近年来浙江“五水共治”的大力推行,带动了当地的“绿富美”之变。
“五水共治”是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浙江贯彻“两山”重要思想的生动实践。近年来,浙江省“五水共治”成效显著,将条条清渠送归人民群众身边。然而,不能不正视的是,近来浙江省出现的两起生猪养殖污染事件,引起从上到下的普遍关注。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黄玉环 刘俏言 通讯员 韩静娴 施华平 童欣琪一部治水史,贯穿了余杭的发展史。5000年的良渚文化、2000年的运河文化、1000年的径山禅茶文化都伴水而生、因水而兴。进入新时代,余杭开启智慧治水模式,全省首创“五水共治”五水综合指数指标体系。
为进一步高水平、高质量推进五水共治工作,近日,浙江省淳安县临岐镇组织召开2023年治污运维、河长制年度总结暨2024年工作部署会。临岐镇环保分管领导、生态办工作人员、16个行政村农污红色指导员、运维单位共同参加。
浦阳江暨阳街道段。时近惊蛰,江南已流露春意。行走河畔,碧波荡漾、杨柳依依、小桥流水,正是水乡该有的模样。犹记得4年前的此刻,“多地市民邀请环保局长下河游泳”的网络舆论,让奔跑在发展快车道上的浙江意识到:因水而名的浙江,受低层次产业拖累,水污染日益加重,与清丽水乡渐行渐远。
近日,金华市治水办公布金华市“五水共治”十周年十大标志性成果,分别为:江河湖泊面貌实现根本性改善、污水治理能力实现系统性提升、水资源配置格局实现全局性优化、饮用水安全问题实现历史性解决、水旱灾害防御能力实现整体性跃升、河湖长制实现实质性转变、水生态保护质量实现有效性提升、水文化理
3月3日,金华市婺城区乾西段“十里长湖”湖面上,两名清洁工划着小船保洁,昔日的“龙须沟”重现洁净碧水。2014年初,“十里长湖”作为当地“五水共治”的重中之重,计划投入10多亿元,力争3年内实现整治目标。
水,是生命的源泉,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水共治”是浙江省委十三届四次全会提出的,以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为突破口的保护环境举措。它对浙江的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都有着深远的意义,如同一把钥匙,开启了浙江平安建设、人水和谐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