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 皇帝制度是秦始皇开启的,秦始皇是第一个称皇帝的帝王,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认为自己的功劳非常大,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认为自己是”功盖五帝、德兼三皇,因此秦始皇发明了皇帝这个称号,在秦始皇之前是没有”皇帝“这个称呼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有称”公“的,有称”侯“的,有称”王“的,还有称”帝“,再往前数到周朝,周朝最高统治者也是称”王“或者”天子“的。秦始皇之前,虽然没有称”皇帝“的,但是有”皇“和”帝“的称号,分开用,各不相干,皇是皇,帝是帝,在上古时期,也就是夏朝之前,中国历史上有称”皇“和”帝“的首领,这就是三皇和五帝。
中华民族始祖的祭奠大典影响海内外,可在甘肃、河南祭奠的是伏羲,在陕西、河南祭奠的是黄帝。今年4月4日、22日,分别在陕西黄陵县与河南新郑市举行黄帝祭拜大典,再次因为谁是祭奠黄帝的正宗发生争执,而这种争执已经持续数年。
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燧人氏:距今10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燧明国人,华夏文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燧人氏,燧人氏是中华民族可以考证的第一位祖先,商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从古至今,中国文人墨客都有著书的习惯,上古三代时期就有很多杰出的古书,能够保存至今的书籍都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但遗留下的古书已经被后人修改过很多次,所以有一部分书籍的可信度和真实度有待考证,至少不能全信。还有一部分古书籍因为时间的缘故已经流失在历史长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