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充满无限的魅力和吸引力,丝绸之路出现后,中国的瓷器、丝绸、茶叶等作为文化载体被运往欧洲。正是由此开始,中华文明与西方文明、伊斯兰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文明等产生碰撞,从中可窥见文明交汇产生的异域文化革新。
新华社报道:俄罗斯“高考”(Единый Государственный Экзамен, ЕГЭ)将开设汉语考试。日前,俄罗斯教育科学部副部长娜塔莉亚·特列季亚克证实了俄罗斯“高考”考汉语的消息,并提出了此计划的具体实施方案。哈哈哈!
当地时间2月29日,俄罗斯联邦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向俄罗斯联邦上下议院发表年度讲话。在很大程度上,这一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是通过访问这些地区,与工人、民用和国防工厂的工程师、医生、教师、科学家、志愿者、企业家、大家庭、我们的英雄——前线战士、志愿者、俄罗斯武装力量的官兵进行直接对话而形成的。
澎湃新闻记者 高丹12月19日,“俄中文学外交翻译奖”在京颁发。该奖项由俄罗斯出版与大众传媒署翻译研究院与中国首都师范大学北京斯拉夫研究中心联袂设立,旨在进一步加强中俄两国的文学和文化交流,促进俄国文学在中国的传播。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外交部就有很多翻译方面的人才,他们为我国的外交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年轻时曾经担任毛主席的俄文翻译,后来又任我国驻苏联、俄罗斯大使多年,完整见证了中苏关系从紧张到缓和,以及中俄关系一步步发展,堪称中苏、中俄外交事业的“活化石”。
新华社北京6月18日电(记者郑冬睿)“中国文学在俄罗斯越来越受欢迎,俄罗斯读者对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越来越感兴趣。”俄罗斯汉学家、莫斯科大学亚非学院副教授玛丽亚·谢梅纽克在第29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谢梅纽克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俄文翻译工作。
不过,学习中文可没有那么简单,中文和俄文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完全不一样,很多俄罗斯学生尽管掌握了很多中文词汇,但在组词造句、乃至写作时,依然有很多用词等会闹出笑话,一位俄罗斯女生在用中文写情书的时候就闹了大笑话,让人哭笑不得,感叹不愧是战斗民族。
来源:环球时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两会记者会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提到,中俄两国将打造民心相通的典范,弘扬传统友好,促进人文交流,让中俄友谊薪火相传。文学是人们喜闻乐见且效果持久的文化交流方式。在中俄文化交流的历史中,文学作品的译介和传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