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字,在甲骨文里是由两个“又”构成,也就是两只右手。为什么非得是两只右手呢?答案很简单,因为一个人只能有一只右手,两只右手肯定是来自两个不同的人,双方用相对灵巧的右手相互配合,互相协调来完成工作,因此产生默契,友好的含义。
人们总是把“朋友”二字挂在嘴边,大家有没有仔细想过,朋友到底是什么?什么是“朋”?什么是“友”?咱们今天来辨个究竟。“朋友”到底是什么?咱从说文解字的角度把“朋友”二字分开来看。“朋”和“友”根本就不是一个意思,是有差别的。“朋”原指同一个老师的学生,同门同学。
“朋友”一词,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最常用的字眼,所谓“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也是说明“朋友”的重要。但在我国古代,“朋”和“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分别代表了不同的含义。“朋”在古代是一个货币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元、角、分。通常是五贝为一朋,也有说十贝为一朋的。
以说文解字来阐明“朋”和“友”的话,可作如下解释。“朋”字为两个月,朋,即为两人在一起走,愿意走走的都是朋。而“友”字,像两只同时伸出来的右手,两手相交表示握手,所以甲骨文的“友”字还特意用横画把两只手连在一起。握手是为了表示友好,以表达亲密友好之情。
“这是组织给我的一次机会,是对我的信任和考验,我一定把工作做好。”这是我在出征前作出的承诺。正在工作中的莫朝俊我叫莫朝俊,2017年9月被组织选派到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懂朋村任第一书记,带领村两委班子成员抓党建、抓扶贫、抓发展,这一干就是3年多。
他对此本小册子的印象如此之深,以至于1882年在著述The 'Fan Kwae' at Canton before Treaty Days: 1825-1844时,还特别着墨介绍了小册子的封面,即画着一个身穿18世纪中叶服装的外国人——头戴三角帽,身穿宽下摆外套,马裤长袜,蕾丝褶皱袖饰,带扣足靴,手上拿着一根手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