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科不管是在小学还是中学都是“重中之重”,所以社会上对于数学学科的老师需求量很大,如果有数学成绩较好的学生能够在高考填报志愿完之后就立志成为一名合格的数学老师,那么进入大学就可以着手准备,最好是在大学毕业之前就把成为数学老师需要的数学科目教师资格证考下来,不管是小学、中学还是高职教师资格证都可以考到手。
特别是这两年疫情对很多民营企业的影响,让家长和学生,在报考师范类的专业热情居高不下,主要还是因为老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工作环境单纯,社会地位高,有固定的休息日,收入也比较稳定,特别是教培行业的老师,收入更是不菲。
11月4日下午,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云学习中心”学明楼502教室,校长陈国祥面向我校2123名师范生,讲授了师范生第一课——“师范生的志向与规划:学为教育家”,教学对象是2021级本科师范新生、2019年学校实施大类招生培养改革后通过分流进入师范专业的师范生以及2021级教育类研究生。
现在大家都认为,要当老师,就得有很强的责任感,还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随着教育改革不断向前推进,众多人士高度重视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力及其综合素养。这几年非师范专业表现突出,本科生选择报考教师资格证,成为教师队伍中的一员,这让一些在师范专业学习的学生感到困惑和不满。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育事业的中坚力量,医生则是人间的天使,救死扶伤,肩负生死重任。填报志愿时,学生基本就有所体会,师范生和医学生的报考难度,差距不是一般大,医学专业中的热门专业录取分数线相当高,一般来说,要考上985、211一类名校,发展空间才会更大一些。
暑假里,上海师范大学专家带着建设教育家精神课程的问题,来到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家中,95岁的她花了整整一个小时分享了关于课程建设的想法。于漪老师谆谆教导:教育家精神是要“行”的,不是写在纸上的。第四十个教师节到来之际,第一教育视频号推出“教育家精神大家谈”系列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