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抚一弯月儿,掠过水岸边,青草沙水源,甘露沁心田……”江南风歌曲《水乡里的诗行》带着江南的温婉秀美沁人心脾。9月6日,“江南民歌”创、培、演孵化基地(简称民歌孵化基地)培训结业展演在青浦文化馆小剧场举行。
从“中国民歌盛典”的举办到对中国民歌未来的思考,8月28日,2023中国民歌传承发展专题研讨会在太行精神培训基地举行,来自中国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国内7所顶级音乐院校的专家齐聚左权,共话中国民歌的传承与发展。
7月10日下午,“追梦中华·弘扬嘉庚精神启新篇”2024 海外华文媒体陕西采访团参访陕北民歌博物馆和颐高榆林高新区科技创新基地。感受陕北民歌魅力采访团一行走进陕北民歌博物馆,探寻陕北民歌的前世今生,聆听城市与声音的千古和鸣,充分感受陕北人民群众的坚韧之美与陕北地区传统文化的魅力。
什么是江南味儿?是“叫天子飞来节节高,燕子飞来像双刀”,是“小河浜水清灵灵,杨柳吐绿春意浓哎”,是“风里雨里闯海滩,送给大海一片情”,也是“岁月走在流年梦里头”......11月11日,“民歌·上海”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区金泽古镇举行。
10月15日,由榆阳区文旅局和教体局主办,榆阳区纪念馆博物馆管理服务中心协办的陕北民歌第二传习所举行揭牌仪式。该传习所位于榆林市第二医院南门对面,是在原有陕北民歌传习所的基础上创办的又一个传承和发扬陕北民歌的教学基地。
六安市文旅局深入贯彻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工作方针,持续强化大别山民歌传承保护,设立大别山民歌非遗传习基地,常态化开设传习课程,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延续城市文脉,赓续红色血脉,凝聚奋进力量,努力绘就六安
“小白菜呀,地里黄呀......”“好一朵茉莉花......”民歌的歌声悠扬动听传遍校园,2023年3月16日微风拂面的春日,“京津冀民歌传习所”揭牌及开课仪式在北京市丰台区怡海中学举办,著名歌唱家单秀荣是第一课的主讲老师,对传承中华民族的民歌文化,有着特殊的意义。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统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打造了崆峒古镇“平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条街”,位于崆峒古镇西南环路两侧,东起小小动物园东侧牌坊,西至崆峒书画院西侧牌坊。
今天,“民歌·上海”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颁奖展演在青浦区金泽古镇举行。十九首具有代表性的江南民歌或江南风作品,展现江南民歌之美。与此同时,青浦区、奉贤区、崇明区和张江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成为江南民歌(上海)“创、培、演”孵化基地。
11月11日下午,2023年上海市民文化节江南民歌大赛展演在青浦区金泽镇举行,来自上海各区以及吴江区、嘉善县的优秀民歌手,用深情的演绎,尽显江南民歌的多姿多彩。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吴文科,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萧烨璎,青浦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陈建国等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