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山人吃面之前,有一项神圣的程序,那就是泼汤。第一碗臊子面做好后,一人端着碗先到大门口,在门墩石边泼一点汤,然后依次在土地神灵堂前、财神灵堂前、灶神灵堂前等泼汤,如此一来,凡天地诸神和祖先神位面前泼汤完毕,这就意味着天地祖先已经吃过了,这时候人才能动筷子。
上一篇《臊子面》里,最后讲到“吃臊子面有个讲究,就是只吃面不喝汤。按老规矩,剩下的汤要端回厨房倒入原汤继续煮,这还有个学名,叫”馂汤“。很多读者不解。说,我们在饭馆吃过呀!不是这样的呀?这么吃多不卫生呀?等等。那就继续说几句:臊子面的这种食俗源于《周礼》。
臊子面现在满大街都有卖的,但是要吃正宗臊子面,到陕西岐山去吃!岐山臊子面是陕西面条的代表作,可谓一绝。岐山嫂子面?听了之后太温馨在岐山,不会擀面的女人,在乡邻面前家里人都无光。因此,女儿从七岁起,踩着小板凳,够着面案子,跟母亲学擀面。
岐山臊子面在周原文/付军让 在陕西省宝鸡市的岐山县和扶风县,人们逢年过节、红白喜事、待客和娃娃满月、特别是老人过寿都要聚在一起吃酸辣可口、热气腾腾的臊子面。这个习俗已经延续了几千年时间。 臊子面的起源是3000多年前的商代时的蛟龙汤面,就是用蛟龙肉燣臊子浇汤做成的臊子蛟汤面。
陕西是面的故乡,同以小麦磨的粉为食材,但做法上花样翻新,东府西府各有特色的饮食文化。而西府宝鸡的臊子面则讲究“调汤”,柴火灶上的大铁锅内,热汤翻滚,远远便能闻到“酸辣香”诱人的味道,瞬间激活万千味蕾,不由人不驻足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