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昆明日报-掌上春城】最近一段时间“互换特产”引发大众关注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收到的特产所谓“互换特产”,就是有交换意愿的双方通过网络建立联系,大致商议好互寄物品的种类与价格,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主打一个信任”——可以说,这是互联网时代陌生人线上社交的一种“新玩法”。
“坐标福建,有想要互换特产的吗?”“西安申请‘出战’!”“被厦门人暖到了。”……近来,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年轻人“互换特产”风潮。规则很简单,网友约定好物品的价格区间之后,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特产邮寄给彼此。 那么,在“万物都能线上购”的当下,年轻人为何重燃以物易物的热情?
云南网友准备的特产。小包准备的部分厦门特产。文/图本报记者 杨霞瑜“坐标福建,有想要互换特产的吗?”“西安申请‘出战’!”“被厦门人暖到了。”……近来,各大社交平台上掀起了一股年轻人“互换特产”风潮。规则很简单,网友约定好物品的价格区间之后,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特产邮寄给彼此。
极目新闻记者舒隆焕 丁伟视频剪辑丁伟 舒隆焕“互换特产”,即陌生网友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近期,“互换特产”在各社交平台流行起来,成为陌生人之间的一种线上社交的新模式、新风潮。极目新闻(报料邮箱:jimu1701@163.
来源:【西安日报】比起在旅游途中才能品尝当地美食,或者在网上搜索购买外地特产好物,这届年轻人开始沉迷于开“特产盲盒”。陌生网友通过口头约定,互寄家乡特产,最近,互联网各大社交平台上流行起“互换特产”的风潮,这也成为网友们新的社交方式。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开屏新闻】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比起在网络上直接购买外地美食,这届年轻人开始沉迷于开特产“盲盒”,在网络上和素未谋面的网友互换特产。近日,互换特产在一些社交平台上火了起来,全国各地的网友会互相挑选家乡具有代表性的特产寄给对方。
最近,一股“交换特产”风在各社交平台兴起活动规则很简单,网友各自准备一份家乡的特产,通过网络邮寄给彼此。这样,每个人都能收到来自各地的礼物,品味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许多网友还在特产互换中标注“真诚”和“信任”,将其视为增进友谊,拉近彼此距离的机会。
□张素芳(云南财经大学)近期,“互换特产”活动风靡于各个社交平台,不少网友晒出了成功案例,但也有网友曝出了自己被“空手套白狼”的受骗经历。多名网友称,他们与同一网友约定互寄300至400元的特产,发货后却遭对方拉黑,拒不邮寄特产,声讨后也只收到对方网购的低价产品。
近期,随着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等地冰雪旅游进入旺季,以黑龙江、广西两地游客互换砂糖橘、蔓越莓特产礼品为代表,国内南北各省份互赠特产带动了多款“隐藏土特产”走俏,如黑龙江蔓越莓、四川鱼子酱、贵州抹茶、安徽鹅肝等,也引发消费者对这些“隐藏款”特产的关注。“隐藏款”特产为何能“出圈”?
凭借相互的信任对异地特产的期待打开快递的惊喜……近期“互换特产”在各大互联网社交平台上流行起来当一些人沉浸于“互换特产”所带来惊喜的同时也有不少网友吐槽起自己上当受骗的经历一时间引发了各方关于诚信与风险的讨论互换特产成为风靡全网的一种互动新模式“本地不仅有出名的点心,也有蜜桃、银
封面新闻记者姚瑞鹏 实习生刘雪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年货都安排上了?当00后已经掌握年货采购大权,看着每年如出一辙的流水线年货,他们知道下场“整顿”年货的时刻到了,但他们却“惦记”起了别人家里的东西。在山东威海的晓萱用自家的苹果换到了398元/斤的云南红茶、乐山甜皮鸭和浙江冻米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