猞猁,属于猫科,体型似猫而远大于猫,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受国家保护,在西藏的某一动物园中就有这种动物的展示。一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在家人的搀扶下,走进了这个动物园,一路上未作停留径直走到了一只猞猁的笼子前,眼含泪光的看着里面吃东西的猞猁。
临街的一家超市前,瓜果蔬菜撒落了一地,三名壮汉正将一名男子按在地上殴打。几米之外处,被打男子的妻子不断向打人者求饶,但对方依旧没有停手的迹象。她想过去帮忙,但却人拉住,只能眼睁睁看着丈夫任人欺负。围观的人群也是纷纷出言劝阻,但却无人敢上前帮忙。
8月24日,南都记者从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处获悉,该园与今年4月份成功放归一只猞猁。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工作人员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猞猁救护放归是我国野生动物救护放归的一次崭新尝试,取得了多项全国首次,对猞猁及其他青藏高原本土珍稀野生动物的救护及野化放归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0月8日上午,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蒙兀室韦苏木居民家中出现一只凶猛的大猫,居民立即向当地派出所报警求助,经专业部门鉴定,这只大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目前,已被民警在适合的野外地点进行放归。
中国青年网北京10月11日电(记者 纪佳琦 通讯员吕昊俊 秦亚杰)10月8日上午,内蒙古呼伦贝尔边境管理支队室韦边境派出所接到辖区群众报警称,一只不知名的凶猛“大猫”闯入家中仓房,接到报警后,民警立即组织警力赶赴现场进行处置,经过现场认定,确定这只凶猛大猫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猞猁,
被救助的“天线宝宝”猞猁 视频由青海野生动物救护繁育中心提供青海日报融媒体8月24日讯 130多天野外活动监测结果显示:截至8月22日,一只佩戴卫星定位项圈的野化放归猞猁,已迁移到海北藏族自治州门源回族自治县皇城蒙古族乡永安城附近活动,固定昼歇点。
央广网呼伦贝尔8月14日消息(记者田凤元 见习记者李春雪 通讯员张东阳)“我们维纳河林场职工在巡护中,无意间发现的这只小猞猁。经初步检查,这只猞猁身上无明显伤痕,仍处在幼年期,饿得很虚弱。我们就带回来喂了些肉和火腿肠,救助了一星期。
11月14日上午,正在黑龙江江面巡逻的“黑河好八连”边防战士发现一只由俄罗斯方向走来的不明动物,初步判断这只动物已经受伤,正在艰难的通过国境线向哨所走来,随即八连官兵展开救援,并立即与黑河市林业局和爱辉区森林公安局取得联系,经黑河市林业局工作人员现场鉴定,这只受伤的动物就是国家二
新华社西宁5月21日电(记者 李宁)初夏时节,走进青海省西宁野生动物园,雪豹“凌霜”“大虎”正相互依偎,在阴凉处乘凉休憩。一旁的展板上详细记录着它们的救护过程、简历等内容。前来观赏的游客纷纷驻足,欣赏两只“大猫”的一举一动,为它们拍照留念。
近年来,甘肃省酒泉市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成立野生动物救助站,开展野生动物收容救治、康复饲养等工作。截至目前,救助站共救助野生动物22种76头4月12日,在阿克塞哈萨克族自治县野生动物救助站,工作人员对被救助的金雕进行医疗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