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科室迎来了一位新同事,他提到家中频繁遭受老鼠的侵扰,不仅食物被啃食,更引发了对潜在健康的深深忧虑,借此契机向大家科普关于食用被老鼠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能引发的严重疾病——流行性出血热。流行性出血热,即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HV)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
流行性出血热是乙类传染病,国际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鼠类携带汉坦病毒,并通过其唾液、尿液等含有病毒的排泄物、分泌物或直接噬咬人等途径,直接或间接传染给人,具有春季和秋冬季两个发病高峰,秋冬季发病远高于春季。
近日,一位家住晋江陈埭的青年男性出现发热,高烧40.2℃,伴全身酸痛,伴尿频、尿痛、尿急等症状。在卫生所接受静滴治疗后无缓解,转诊于泉州市第一医院。临床表现:有发热表现,头痛伴全身酸痛、尿频、尿急、尿痛。查体:口腔、鼻腔等处粘膜有出血点。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一种经鼠传播、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每年11月至次年1月是流行性出血热的高发季节。秋冬季节要紧绷一根弦——提防流行性出血热。临床表现是什么?出血热的潜伏期为4-48天,一般为2周。
近期我院接诊一名患者,以“间断发热、突发晕厥”入院,随着病情进展出现了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衰竭,对患者外周血细胞进行形态分析,提示可见多数异常淋巴细胞,主管医生询问患者家庭情况时发现其家中有老鼠出没,立即将患者的血液样本送疾控中心检测,检测发现患者流行性出血热抗体IgM阳性,最终考虑诊断为流行性出血热。
(通讯员凌建军)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经啮齿类动物传播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急性发热,可伴有恶心、呕吐、腰痛及腹泻等消化道症状,程度不同的出血表现,常累及肾脏。根据病毒基因组序列将汉坦病毒分为30余种,每种病毒主要由一种啮齿动物携带。
来源:【华声在线】华声在线5月15日讯(全媒体记者 张春祥 通讯员 覃娇 蒋旺)感染指标升高、血小板减少、肾功能和心功能受损,29岁的齐女士(化名)怎么也没想到,就因为两天前陪孩子在玩具店逗留了约半小时,近距离闻到了店门口售卖的仓鼠发出的恶臭,自己竟然感染了流行性出血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