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教育部开展首个全国学生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月。记者走访发现,为解决部分大学生婚恋焦虑,我省一些高校陆续开设婚恋文化课程,受到学生欢迎,有些热门选课甚至要“拼手速”。“如何用一种颜色描述原生家庭的心理氛围?你觉得原生家庭对你未来组建家庭的信心有影响吗?
南开大学“爱情社会学”课堂。受访者供图 在南开大学,有一门课名叫“爱情社会学”。它6年开了14次,一直很火。学生卡着秒表抢课,发电子邮件恳求教务老师增加课堂名额,教室一向座无虚席。提起它,有人说“尴尬”,有人说“治愈”,也有人被它推了一把,做了先表白的人。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近日,有专家呼吁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记者发现,武汉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天津大学等多所高校均开展了相关课程,如恋爱心理学、爱情社会学、婚姻与爱情等。
来源:中国教育报 近年来,一些高校陆续开设恋爱课,受到学生欢迎的同时,也有人对课程提出了想法和建议。近日有媒体就大学生对恋爱课的态度、建议进行追踪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超九成受访者认为恋爱课有用,超八成受访者表示对恋爱课满意,超七成受访者认为高校需要开设恋爱课。
继开设性心理学、幸福学等课程后,近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又开设了一门专门针对学生情感发展教育的课程——《恋爱心理学》。据介绍,近年来,有大学生觉得难以应对恋爱亲密关系,从而出现不想恋爱、不敢恋爱、不能恋爱的情况。
华东师范大学的爱情心理学课堂。(资料图)这看起来是一门人气极高的课:约两百人的阶梯教室坐得满满当当,最后一排的过道上也挤满了人。讲台前的教师身着西装外套,语气激昂地喊道:“同学们,我们中北(校区)爱情心理学课开课了!”课堂上瞬间响起热烈的掌声。
澎湃新闻记者 杨佳吟 实习生 史晓西9月开学后,浙江工商大学“恋爱心理学”的课堂座无虚席。这是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胡乃岩自2022年3月起连续三年每学期开设的课程,今年秋天是他第六次开课,近1700名学生争抢70个选课名额。胡乃岩在授课中。
潮新闻 记者 周林怡在浙江工商大学,“恋爱心理学”一课的教室很好辨认——每周四下午,管理学院教学楼内,那间在静谧的走廊中时不时传出阵阵笑语声的教室便是。“男生为什么走在路上会突然开始空气投篮?”“为什么很多事情女生不愿意直说?”……不大的教室内,气氛火热,座无虚席。
近日,有专家撰文表示,高校是大学生系统接受科学知识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大学生谈恋爱的一个重要场所,所以高校要充分发挥婚恋教育的桥头堡和主阵地的作用,开设婚恋教育课程,承担起对大学生进行婚恋教育的责任,引发网络热议。
构建新型婚育文化是营造生育友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内容。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在强调“大力倡导积极的婚恋观、生育观、家庭观”的同时,首次提出“加强人口国情国策教育,将相关内容融入中小学、本专科教育”。
11月22日,近日,《中国人口报》刊发了一篇名为《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的文章,该文章由杨华磊、李双双撰写,作者单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图源:视觉中国文章提到,通过近期开展的调查研究发现,当代大学生作为未来生育的主力军,婚恋观念发生了明显变化。例如,56.
□高阳(长沙理工大学)近日,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在国家卫健委主管的《中国人口报》公众号发布文章《高校要发挥婚恋教育主阵地作用》,在舆论场引发广泛讨论。文章倡导高校开设婚恋选修课,以期挽救低迷生育率,此设想虽颇具创意,一定程度上,却有脱离实际之嫌。
■ 海南日报记者 黎鹏“爱要不要说出口?”“表白被拒怎么办?”“破镜能否重圆?”……在海南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海职院)在线课程——“爱情之旅”课堂上,以上这些问题引发热议,授课教师提供的建议让不少学生受益匪浅。
今日女报/凤网记者 陈雪炎 徐珂3月19日,在湖南中医药大学的第三教学楼里,一场春季“幸福课堂”正绘声绘色地开展着,一百多名大学生认真聆听,试图从课堂上寻找打开幸福之门的秘诀。近年来,有关亲密关系、恋爱心理方面的课程在高校中流行。
潮新闻 执笔 王晶 实习生 顾思睿“我们都认识这么久了,他行为上明显也对我‘有意思’,怎么还不表白?”学生石泱在课堂上大方分享起自己的恋爱故事,授课老师胡乃岩和周围的同学们一同耐心倾听,教室里座无虚席……这一幕,在浙江工商大学的“恋爱心理学”课堂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