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传统的房屋建筑中,厅堂的位置很重要。它是一户人家的脸面,又是主人身份与尊严的象征。中堂缘起唐宋间,那时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因宰相在中书省内办公而得名,后称宰相亦为中堂。中堂也是一种书、画艺术形式。传统的家具布局中,厅堂布局最为讲究,最为严格。
有这样一句俗语:“家有中堂,必出栋梁”。在过去,老百姓们口口相传,认为家中有中堂的,那么这个家里一定会出人才。那么古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认知呢?中堂作为家里的一部分,和人的成才与否有关系吗?今天,就让小编带你一起学习一下这句俗语吧!
因唐、宋两代置政事堂于中书省内,为宰相处理政务之处。中堂,居宰相名臣之位,处宅府显耀之地。有别于书房、卧房的私密和封闭,堂屋是主人会客,家族行礼仪的重要且唯一的场所,会客和行礼仪讲究的是主宾、尊卑、上下、长幼关系,这种关系严谨地传达着中国人“孝悌忠义”的伦理观,和天地君师长幼有秩的儒家思想。
中国的古代民宅住房,一般进入大门以后的客厅即是中堂,两边是厢房,有的农村房屋建筑结构迄今仍然保留着这种建筑格局,城市化的住宅结构虽然五花八门,但是厅与室一般仍然是相配而成,所以,古人的客厅也就是“堂屋”。
中堂是以前书法的重要幅式,古代有钱人家,建一个大院子,愿院子里面包括有客厅,客厅房间比较大。在客厅悬挂书画来装饰客厅,所以中堂这种书法幅式是非常有讲究的,不是随便写的,从款式、内容等都有讲究,不是随便写写就挂上去的。
前言古人云: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胸藏文墨”和“腹有诗书”,是对一个人在学问上有所建树的赞誉。“仪表端庄,出口成章,处世有方,生命发光。”是对一个人在修为上由内而外的最高赞誉。那对于一个在文化传承方面有建树的家庭的赞誉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