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当时的开元区政府在开元路上举办庆元宵活动。 (王鹭佳 摄) 春节,是集除旧布新、祭祖祈福、亲朋团圆、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重大节日。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市民都为新春佳节做了哪些准备?厦门及周边地区都有哪些春节及元宵节习俗?今日,本报记者就为您一一盘点。
(闽南古厝墙头)唐代,中原的辞岁之俗南传。开漳圣王陈元光在《教民祭蜡》诗中,详细记载了乡中父老在官员的带领下,于腊月治酒设馔载歌载舞敬谢神灵社稷、祈望赐福禳灾的情状。在此后千百年的演化中,地方的辞岁活动尽管脱不了迷信的色彩,亦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黄印级说,有一首童谣生动记述了从大年初一到十五一系列南安等地春节民俗活动。东南网2月10日讯“昨日是正月初九,在南安等闽南地区,敬天公是最盛行民俗之一,不仅如此,在东南亚一带的闽南华侨也广为盛行,敬奉的风俗和规格与闽南地区大致一样。”
2022年新春佳节,湖里区委宣传部携手区文旅局、区社科联、区文联、区委网信办、区融媒体中心、搜狐厦门联合推出“第十七届厦门元宵民俗文化节”线上活动,新老湖里人相约湖里过新春,赏春光、品民俗、聊非遗、闹元宵,欢欢喜喜过大年。
在福建泉州,闽南人的过年氛围从厨房中的炸物开始。常见的有炸醋肉、炸芋头签、炸排骨等等。炸物的种类有许多,也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炸带鱼代表着年年有余,炸芋头签寓意着多子多福。除了过年吃炸物的习俗,祭祖或者拜天公也是闽南人过年必备的仪式。
现场300多张桌子,摆满了水果、供品、香料等。 廖珍妹 摄(新春走基层)闽南年俗:正月初九拜天公,祈求来年好运道中新网漳州1月30日电 (廖珍妹)1月29日,农历正月初八晚上11时开始,福建漳州芗城区天宝镇珠里村玉尊宫举行隆重的“天公诞”祭拜仪式,吸引众多民众参与。
春节是中国人最隆重最热闹的传统佳节民间有句俗谚“十里不同风,五里不同俗”每一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风俗在闽南我们把正月初一到初五称为“新正”(或“新春”)在早时闽南,初一子时一到,人们便开大门,放鞭炮,称“开正”(或“开春”)。
□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尾牙(农历腊月十六)过后,年的脚步越来越近,闽南年味也越来越浓。从腊月廿三开始,即进入传统的“小年”状态。出外人员陆续返乡,家家户户启动“忙年”节奏,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做准备。众多特色民俗,也在这段时间里带动“庆春”节奏。
从农历腊月廿四到除夕之间,闽南家家户户都会在院落、卧室、灶房、仓房、畜棚等地贴上不同题材的年红,有着红红火火、热闹喜庆之意。在漳州,正月十一日这一天,俗称“吃福”,各家各户准备丰盛的晚餐共食,寓意今年有福气。漳州民间谚语“吃福吃甲老”(意为“吃福吃到老”)即有祈寿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