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庞大鹏(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家全球战略智库研究员)2022年9月,最新版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目录在交叉学科门类中设置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区域国别学是典型的交叉学科,只有从不同学科视角贡献知识增量,通过融合、碰撞和创新,才能最终形成学科共识。
作者:翟秀凤(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副研究员)表述中国和表述世界的辩证统一是区域国别研究的重要命题。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必然要立足中国立场、总结中国实践,同时也应有重建全球观念、重塑全球话语的价值自觉。
2024年4月,由山东大学张蕴岭教授领衔撰写的《国际区域认同研究》正式出版,成为“区域国别学丛书”的第三本专著[①]。这套丛书旨在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区域国别学研究体系和分析框架,以推进区域国别学学科建设持续深化。
作者:李建军(首都师范大学国别区域研究院、历史学院副教授)自2011年至今,短短十余年,区域国别研究在全国近200所高校分批铺开建设,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全、从学科交叉到交叉学科,是国家高瞻远瞩布局、自上而下推动的产物,也是高校不负时代重托、协同努力回应的结果。
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中的一级学科,区域国别学亟须在各相关学科已有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构整合的、融通的和有效的方法体系。目前,海外田野调查正在成为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基础性研究方法。规范的海外田野调查将拓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进一步推动学科范式革新和理论创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赵安琪)区域国别学正在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热门”学科。作为一门“看世界”的学问,区域国别学主要针对特定国家或区域的人文、地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领域进行全面深入研究,从而促进国家自身与外部世界良性互动。
第13期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班学员。编者按:本文系大外交青年智库第13期大外交青年发展与实践启航项目班“区域国别研究与国际传播实践专题”专题学员阶段学习与实践的思考。这确实是让人初闻不明所以,细品则知其中一二的学科。
日前,教育部提出了区域国别学科人才培养的总体要求,就是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因此,要统筹发挥好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智库建设的“三位一体”作用,紧密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培养国别通、区域通、领域通的复合型人才。学科交叉融合是区域国别学的核心属性区域国别学是学科交叉,也是交叉学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近日,“区域国别交叉研究与智库建设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办。开幕式上,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上海公共外交协会会长周汉民表示,区域国别研究需要强调语言、国际政治、国际经济等领域的交叉学科融合,研究者既需要精通某一领域,又要对相关领域有所涉猎,形成全面、深入的学问观。
区域国别学科建设的目标是在处理好普遍性和特殊性、理论性和政策性、长期性和时效性三对辩证统一关系的基础上,通过高质量建设区域国别研究智库来服务区域国别学科建设,依靠学科建设赋能区域国别研究智库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特色新型区域国别研究智库与区域国别学的互促发展。
作者:朱翠萍(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教授)近年来,国际局势诡谲多变,在“最大的确定性就是不确定性”的情形下,世界格局正加速演变,如何主动创造于己有利的国际环境以实现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值得深入研究。2022年9月,教育部正式将区域国别学纳入一级学科。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赵安琪)9月7日至8日,“区域国别学·北京论坛2024”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区域国别学院主办,旨在促进国内外学者的交流对话,深化对区域国别研究的理论和实践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