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府融媒】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的发祥地在江阳区分水岭镇,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泸州油纸伞以泸州当地盛产的桐油、楠竹、水竹、岩桐木、皮纸等为原料制作,伞身轻便美观,伞面诗画兼备,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近日,泸州市江阳区分水岭镇中心幼儿园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油纸伞创作活动,通过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活动前,教师们带领小朋友参观了分水岭镇油纸伞制作工艺坊、聆听手艺人介绍了油纸伞的制作过程。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将“非遗”油纸伞融入百姓生活,出台政策激励传承人改进制作工艺,产品依托互联网平台畅销国内外市场,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泸州油纸伞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誉为“中国民间伞艺的活化石”。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智慧与文明的结晶。非遗的传承既需要保护凝聚着先辈智慧的传统技艺,也需要不断拓宽传播渠道,为此,我们推出《点亮多彩非遗》系列海报,与大家一同感受非遗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1月21日-25日,农业农村部农村社会事业促进司、中国文联国内联络部牵头策划组织大地流彩“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展演季”在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泸州市江阳区毕六福油纸伞作为四川省优秀乡村振兴案例代表应邀参加,吸引了众多游客的目光。
封面新闻记者 徐庆 图据泸县文广旅局看非遗表演、逛非遗集市……6月10日上午,四川泸州万达广场热闹不已,当天,泸州在此举办2024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非遗宣传展示主会场暨龙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成果展示活动。
【来源:六盘水日报】□刘 黔董允坝——泸州承载千年文化记忆的地方,距主城区11公里,长江和沱江的分水岭,因蜀汉重臣董允而得名。三国后期,蜀汉刘禅袭位,董允任黄门侍郎。领虎贲中郎将,统宿卫亲兵,颇受诸葛亮倚重。常谏诤后主过失,抑制专权宦官。
东风解冻,散而为雨。2月19日,我们迎来雨水节气。春雨润无声,在斜斜细雨中,万物萌动。雨水节气的到来,标志着春季的来临和降雨量的增加。在一些地方,人们会在这一时节举行与油纸伞相关的文化活动,展示和传承传统文化。一朵开了上千年的“花”油纸伞是汉族传统用品之一,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近日,2024年四川省大学生“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大赛颁奖盛典在四川传媒学院举行。四川轻化工大学美术学院新媒体中心作品《大美川西•瑶池碧海》《大美川西•向阳之地》荣获一等奖,《传承工匠精神 感悟纸伞灵魂》荣获三等奖。